一日三餐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日常,雖然每天都在重複進行,但是有些習慣,吃了60年,卻錯了60年。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飯後,為了健康,有哪些事情絕對不可以做!1、飯後吃水果
很多人喜歡在飯後吃一些水果,認為可以清口解膩,提神醒腦。
但是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食物進入胃裡面,需要1-2個小時的時間才可以消化,水果只有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消化了。
飯後吃水果會導致水果被前面的飯食擋住,不能及時的進行消化,反而會在胃內發酵,影響各種健康營養素的吸收。
2、飯後喝濃茶
也有很多人喜歡在飯後喝點茶水,目的也是清口解膩。
但是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容易與飲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沉澱,影響蛋白質的吸收。此外喝濃茶還會影響到鐵元素的吸收,引起缺鐵性貧血。
飯後大量喝水還會沖淡胃液,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
3、飯後抽菸
“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這也是很多菸民飯後抽菸最大的藉口。
實際上,飯後抽菸是大大不妥的。這是因為飯後惹你腸道蠕動增加,血液迴圈速度加快,這個時候抽菸,肺部和全身各個器官組織吸收香菸中有害物質的能力會大大增強,對人體的危害會比平時大很多。
4、飯後開車
吃完飯後人體內的血液大量湧入胃部,提升胃部的消化能力,相對應來說流向大腦的血液就會少了,這個時候人往往會犯困,頭腦不清醒。
如果開車的話,臨場反應能力就會下降,還是比較危險的。
5、飯後睡覺
飯後本來應該是胃腸不消化食物的時間,如果這個時候睡覺,會使全身的消化代謝變得緩慢,胃腸蠕動也會變慢,食物就不容易被消化,時間長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腸問題等等。
此外胃不和則臥不安,胃裡食物太多,會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引起或加重胃食道反流。
6、飯後運動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對於大部人來說飯後小量的活動,例如擦擦桌子,洗洗碗,打掃一下衛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不能進行大強度的活動,如慢跑、跳繩等等。
當胃部處於相對充盈的狀態時,胃需要分泌更多消化酶與食物充分混合,進行初步消化。此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飯後適當休息一會兒,能保證胃腸道得到更多血液供應量,使胃內食物充分消化。如果走路過快過久,大量血液被分配到運動系統,會影響消化,造成胃腸道不 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