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腸道菌群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包含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它們不斷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飲食習慣、季節性、生活方式、壓力、抗生素使用或疾病等等。健康的宿主與微生物平衡必須得到重視,以維持最佳的腸道屏障和免疫系統功能,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飲食習慣的改變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增長的健康問題,因為它與肥胖及其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促進炎症以及腸道菌群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在這種背景下,新的飲食策略正在出現,以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然而,這些不同的飲食對腸道菌群調節的結果仍然是未知的,可能會導致腸道菌群、腸道屏障和免疫系統的改變。

前幾天,我們探討了各種膳食營養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參閱: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我們的飲食通常是各種微量營養素和巨集量營養素的混合,不同的飲食習慣,其營養構成也不盡相同。因此,了解當前的飲食習慣對腸道菌群、腸道黏膜屏障和免疫功能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西式飲食

西式飲食是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許多發達國家的人群的飲食選擇,現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了西式飲食的生活。西式飲食富含總脂肪、動物蛋白和精製糖。高脂高糖的西式飲食會讓有害細菌進入瘋狂的進食狀態,促進腸道中錯誤型別細菌的生長,導致菌群失調。義大利研究人員對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兒童和非洲布吉納法索農村兒童進行了比較,佛羅倫薩的兒童吃典型的高脂高糖的西式飲食,布吉納法索農村兒童則吃富含纖維的豆類和蔬菜。他們的腸道菌群在母乳餵養期間是相似的,但是一旦他們開始吃當地的食物,腸道菌群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吃高脂高糖飲食的義大利兒童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更低,與腹瀉、過敏和肥胖相關的細菌物種更多。非洲兒童有更多的與瘦小有關的細菌物種,而且可以預防炎症的有益短鏈脂肪酸水平也要高得多。

西式飲食中,由於高動物蛋白的攝入會導致耐膽汁細菌的增加,而植物性食物的缺乏導致代謝植物多糖的細菌數量減少。此外,西式飲食中的食品新增劑也會加重其對腸道菌群的有害影響,包括菌群失調以及隨後的腸道黏膜損傷和炎症反應。西式飲食可以通過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與肥胖和代謝性疾病有關。

地中海式飲食

地中海式飲食的概念是為了反映20世紀60年代早期地中海地區居民的典型飲食習慣而發展起來的。地中海式飲食以水果、蔬菜、橄欖油、堅果、豆類和全穀物為中心,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包括降低死亡風險和預防許多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徵、認知障礙和抑鬱症等。

地中海式飲食表現為日常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多酚類和其它抗氧化劑,大量攝入益生元纖維和低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大量攝入植物蛋白而非動物蛋白。研究表明,對地中海式飲食的依從性越低,硬壁菌門與擬桿菌門的比值越高,而低動物蛋白的攝入與擬桿菌門的丰度越高有關。

此外,較高的植物性營養(比如植物蛋白和多糖)的攝入與腸道中較高的雙歧桿菌數量和較高的短鏈脂肪酸水平相關。最後,研究證明,對地中海式飲食的堅持較好與較高的總短鏈脂肪酸水平相關。大量食用植物性食物和更好地堅持地中海式飲食對腸道菌群及其代謝活性也具有有益影響。堅持地中海式飲食也與腸道總細菌數、雙歧桿菌與大腸桿菌的比值的增加有關。所有這些發現都表明,堅持地中海式的飲食模式可以對腸道菌群產生有益影響。

純素食飲食和素食飲食

與雜食者不同,素食者不吃任何肉類和海鮮,雞蛋和/或奶製品通常包括在素食中,而純素食者是不吃所有動物食品,也就是說肉類、海鮮、雞蛋、奶製品或任何來自動物的成分,包括蜂蜜。一些研究比較了雜食者、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的腸道菌群。素食者和純素食者與雜食者的腸道菌群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並沒有一個定論,有研究發現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的腸道雙歧桿菌減少了,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了。此外,多酚類物質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因此在純素食者和素食者的飲食中,多酚類物質對腸道菌群調節的影響也應加以考慮。這些成分可以增加有益菌的數量,比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所以,純素食與素食飲食和腸道菌群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無麩質飲食

乳糜瀉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飲食中的麩質引起腸道炎症。在20世紀60年代,無麩質飲食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恢復乳糜瀉患者正常腸黏膜的方法。目前,無麩質飲食仍被認為是乳糜瀉的獨特治療方法,是世界上最普遍採用的特殊飲食。

有研究人員研究了健康受試者在接受一個多月的無麩質飲食後的腸道菌群,發現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等健康細菌數量減少,而一些不健康的細菌數量增加,比如大腸桿菌,導致短鏈脂肪酸的產生減少,對宿主的代謝和免疫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對於乳糜瀉患者,長期的無麩質飲食可能對腸道健康產生影響,改善乳糜瀉的症狀。但是,腸球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等有害細菌物種的增加可能會影響健康受試者的腸道菌群功能,影響健康受試者腸道粘膜的長期穩態。

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極低碳水化合物的正常熱量飲食,主要用於耐藥性癲癇和葡萄糖轉運蛋白1(GLUT1)缺陷綜合徵患者。

研究人員對接受生酮飲食治療的GLUT1缺陷綜合徵患者進行了研究,比較他們在飲食前後三個月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果表明,參與加劇腸道炎症的脫硫弧菌屬細菌顯著增加。另一項研究分析了嚴重癲癇的兒童在生酮飲食前後3個月的腸道菌群變化,物種多樣性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在分類學和功能組成上存在顯著差異。干預期間,雙歧桿菌顯著減少,而大腸桿菌的丰度增加。難治性癲癇患兒在一週的生酮飲食後,腸道菌群的豐富度降低,雙歧桿菌和普氏菌等增加。小鼠模型研究發現,生酮飲食的抗癲癇作用是由腸道中的阿克曼氏菌和副擬桿菌調節的,可以增加大腦中的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與興奮性神經遞質穀氨酸的比例,使神經細胞保持沉默。

生酮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導致腸道中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的數量減少。此外,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在生酮飲食期間,阿克曼氏菌或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數量增加,這與高脂飲食一樣,證實了生酮飲食中的高脂肪對腸道黏膜屏障的潛在有害影響。因此,儘管生酮飲食對多種疾病有積極影響,但是我們也更應該關注生酮飲食對腸道菌群組成的長期影響,從而可能影響腸道黏液層穩態和免疫功能,導致長期的健康後果。

高糖飲食

現代飲食習慣中過多糖的攝入與肥胖和一些代謝性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高糖飲食可以顯著改善腸道菌群組成,增加硬壁菌門與擬桿菌門的比值,增加變形菌門的細菌數量,這也是LPS的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同時,高糖飲食會導致腸道通透性顯著增加,增加代謝性內毒素血癥和全身炎症。最近,更有研究報道,僅僅兩天的高糖飲食就會迅速導致腸道菌群的改變,短鏈脂肪酸減少,腸道通透性增加,並最終增加結腸炎的易感性。

低FODMAP飲食

FODMAP是“Fermentable Oligo‑, Di‑,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的簡稱,也就是可發酵的低聚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這是一類可高度發酵但很難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近年來,這種替代飲食得到了關注,特別是作為一種治療炎症性腸病和腸易激綜合徵的選擇。與習慣性飲食相比,接受低FODMAP飲食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短鏈脂肪酸的濃度相似,總細菌丰度降低到47%。一些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低FODMAP飲食導致雙歧桿菌、丙酸桿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活潑瘤胃球菌和梭菌簇IV等細菌數量減少。事實上,低FODMAP飲食可能導致潛在的益生元減少,比如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從而導致有益菌的減少和發酵效果的降低。低FODMAP飲食與益生菌結合似乎可以抵消腸道菌群的失衡,特別是恢復雙歧桿菌水平。

結論

飲食習慣對腸道菌群組成有很大的影響。飲食的西方化,包括食品新增物,可能會降低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導致菌群失調、腸道屏障功能和通透性的改變、免疫細胞異常啟用,最終導致慢性疾病的高發。雖然在某些特定的患者中,諸如低FODMAP飲食和無麩質飲食等食物排除療法可以改善腸易激綜合症和乳糜瀉等疾病的症狀,但是它們對腸道菌群的長期影響仍需要進一步闡明。迄今為止,地中海式飲食仍然是調節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以及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和人體正常免疫功能的最佳飲食方案。改變飲食習慣可能是預防腸道菌群失調,從而維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式。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香蕉渾身是寶,香蕉皮的藥用價值,快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