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學認為胃癌的發生多由於患者長期飲食不潔或飲食偏嗜,過食肥甘辛辣(高脂肪、辛辣食物)或飢飽無度或冷熱無常,重傷脾胃;情志失調,鬱怒太過,致肝膽疏洩失職;感染蟲毒(如幽門螺桿菌)或飲食不潔,毒邪直接傷胃等而引起脾胃功能失常,陰陽氣血失調,出現食滯、氣鬱、血瘀、痰結等交阻於胃,積聚成塊,最終導致胃癌形成。

對於胃癌治療,中醫一方面根據患者的病理結果、臨床分期,結合治療方法(手術、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等)等進行辨病論治,另一方面會結合患者整體狀態,“因人而異,同病異治”,進行辨證論治,以達到個體化治療的目的。

臨床大量資料已經證實:胃癌中醫中藥治療在胃癌的治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貫穿於整個胃癌治療過程。胃癌中醫中藥治療依據扶正祛邪,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不再是單純的治療疾病,切除癌腫,而是從患者自身整體出發,全面抗癌,不僅可單獨抑殺胃癌細胞,配合手術、化療、放療等方法可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提高綜合療效。

對於不能進行或不願進行手術、放化療的患者,中醫藥作為主要的補充醫學手段,可有效控制胃癌進展,改善症狀,提高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時間。就辨證論治而言,目前臨床上一般將胃癌患者分為以下6個證型。

肝胃不和型

患者平素情緒急躁易怒,或思慮過多以及內向,胃脘脹痛、隱痛,竄及兩脅,時有嘔逆(氣逆而產生嘔吐的感覺)、嘆息,脈沉或細,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方用逍遙散合旋覆代赭東加減。

痰溼凝結型

患者素體肥胖,喜食肥甘厚膩,臨床可見胸悶腹脹,嘔吐痰涎,大便溏薄,脈濡或滑,舌質淡紅,苔滑或膩。方用導痰東加減。

瘀毒內阻型

患者胃脘刺痛,吐血黑便,面色黧黑,脈沉細澀或結代。治療可用破血逐瘀合清熱解毒之藥。

胃熱傷陰型

患者陰虛體質,可見胃內灼熱,胃脘嘈雜,口乾欲飲,飢不欲食,大便乾燥,脈弦細數,舌紅少苔,或苔黃少津。方用沙蔘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東加減。

脾胃虛寒型

患者素體陽虛,可見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四肢水腫、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緩、舌質淡胖、苔白滑潤。方用理中湯或小建中東加減。

氣血雙虧型

患者多處於胃癌終末期,臨床可見全身乏力,面色無華,心悸氣短,頭暈目眩,或虛煩不眠,自汗盜汗脈沉細無力,舌淡苔薄。方用龜鹿二仙膠加減。

當然,由於個體差異,臨床上患者常會出現上述證型的相互夾雜、相互轉化等,準確的辨證論治務必在有經驗的專科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吃蘿蔔賽人蔘,但不會搭配還是白吃 專家:蘿蔔這樣吃,潤肺、化痰還能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