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健康人體的活動大多呈現24小時的晝夜生理節律,這與地球有規律自轉所形成的24小時週期是相適應的。生理節律受外環境週期性變化,如光照強弱和氣溫高低的影響而同步。人體的體溫、脈搏、血壓、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濃度,都存在晝夜節律變化。

古人講“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人們只有順從自然的變化及時地做出適應的調節,才能保持健康。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長壽祕訣是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執行規律,適應陰陽升降變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但在現代社會裡,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頻繁地違背這種生物鐘而行。光照時間被人為延長到夜晚,人們進食的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減少,生活作息和生物鐘不同步,影響了人的身、心、情緒健康,這種現象稱為“時間失調”,發生的疾病就是生物鐘相關疾病。

科學家發現,一些所謂的現代文明病,如情緒障礙、心臟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其實與作息失調及時間失調有關。在這些疾病的背後,是生物鐘異常相關的生理代謝、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甚至是腸道菌群異常。

在醫學方面已經確定,幾乎每一項生理過程的調控和與之有關的很多疾病都存在內在關聯,並有節律調節。

最近十幾年的生物鐘研究發現,按照調控機能等級區分,生物鐘有中央時鐘和周圍時鐘兩種,中央時鐘與數十個各種周圍時鐘精密協作。

中央時鐘調節睡眠-覺醒行為,食物攝入的每日節律和攝入量,控制著影響葡萄糖耐量的激素包括皮質醇、褪黑素和生長激素的分泌,調節能量消耗和全身胰島素敏感性。腸道中的周圍時鐘調節葡萄糖吸收,肌肉、脂肪組織和肝臟的周圍時鐘調節區域性胰島素敏感性,胰腺周圍時鐘調節胰島素分泌。

生物鐘基因突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睡眠週期改變,過度使用電子裝置,輪班工作和社交時差等因素,可能造成晝夜節律紊亂,與正常晝夜節律系統不同步,將導致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

胰島素有調節生物時鐘的作用。

生物體有一套進食的時鐘,還有一套睡眠的時鐘,胰島素會將兩者以適當的方式搭配在一起。但是如果其中一套時鐘出現紊亂,則生物體的整體作息就會大亂。

褪黑激素在夜間最多,白天分泌少。當影響褪黑激素和睡眠模式的基因出現異常時,血液中的胰島素也會受到干擾,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增加兩成。糖尿病和高血糖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睡眠失調的問題,反之亦然。

在健康的人中,血漿葡萄糖耐量取決於一天中葡萄糖的攝取時間,早上的葡萄糖耐量高於晚上的糖耐量,這種晝夜節律由全身胰島素敏感性的晝夜節律調整,也受β細胞反應的晝夜節律影響。

早餐進食能啟動和增進特定生物鐘基因的表現,讓減重、胰島素分泌和血糖控制和全身代謝都更有效率。

忽略早餐等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已證實與2型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有關。目前已經精確找出了早餐對生物鐘基因的影響,這些基因時鐘能控制飯後血糖及胰島素的反應。

不吃早餐,與減重相關的生物鐘基因,調節能力會下降,讓接下來的一整天胰島素反應都變差,血糖發生短暫激升。適當的用餐時間──比如早上 9:30 前吃早餐還能延緩衰老。

受進食影響的胰島素,能改變細胞生物鐘蛋白PER2的積累,進而改變細胞活動的規律。如果進食時間錯亂,比如深夜進食,體內胰島素也會隨之改變,擾亂原本的生物鐘,導致睡眠時間的明顯混亂,引起各種問題。

對於很多需要輪班或者調整時差的人來說,用調節飲食的方法恢復生物鐘是個值得考慮的方式。通過進食時間的調整,避免在調整時差時過量飲食,可能讓你儘快調整被打亂的生物時鐘,並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

作者李洮俊 教授(臺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九月十月吃蟹好時節,那你可知道螃蟹身上的“四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