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

臨證治療心腦血管病時凡見大便數日不解,噯氣頻作,舌苔白膩見舌纓線,脈眩者可用四磨飲加減,藥用太子參、榔片、烏藥、沉香、莪術、瓜蔞、炒卜子治之;若氣鬱化火,頭暈口乾用丹梔逍遙散治之。

二、

中醫藥理論體系為我中華民族之獨創,是自主知識創新的領域,中醫人根據自己的臨床實踐可以在傳承中創新,其創新的素質離不開智勇仁勤。正如芮延年著《創新學原理及其應用》中所謂:“通常創新者必須具有六項基本素質,即知識、智力、技能、品德、膽魄、毅力。”當下中醫人應在創新方面下大力量跳出文化籓籬,敢想、敢幹、敢實踐,以中醫復興為動力,以療效為突破點,以臨床研究成果為立足點,總結和發現有創新性的中醫臨床實踐已經證明的中醫理論,來更好的武裝自己並指導臨床實踐,少說空話,療效說話,不做徒有虛名之“名醫”,而努力做通曉醫理之“明醫”,出手則療效顯著的“真醫”,中醫人只要有這種認知,則中醫復興指日可待也。

三、

中醫整體觀思想對調治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中醫人一定要在實踐中時時處處體現出這種思想,讓更多的人感悟其核心價值。形神合一貴在平衡天人合一重在順時,心身合一要在和諧。

四、

中醫認為七情致病,首先傷,致使機體剛柔不能相濟,其表現為氣血陰陽的失調。波及心脾肺,日久傷。概括述之即七情致病,肝藏先傷,剛者及心,柔及脾肺,終必及腎。

五、

王清任,清代醫家,河北玉田人氏,臨床實踐大家,其活血化瘀理論為中醫理論之創新,王氏擅長治療瘀血諸症,其用藥大法為調氣活血。他認為,“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無論外感內傷,要知初病傷人何物,不能傷臟腑,不能傷筋骨,不能傷皮肉,所傷者無非氣血。”王氏在《醫林改錯》一書強調的“初病傷人首先傷人於氣血”等觀點以及活血化瘀與補氣、行氣、祛風、除溼、清熱、解毒、養陰、化痰、溫經、解鬱等有機結合之治法和有效方劑,對後世醫家啟發很大,有重要的借鑑作用,臨證對疑難的治療可求教“王先生”,必有啟人心思之處,筆者深有體會,因而《醫林改錯》一書需時時讀之,臨證用之。

六、

治療高血壓病見項強者,必用葛根、懷牛膝相伍用於應證方藥中,可收解痙通絡,舒緩筋脈之功,驗之屢效。

七、

頑固失眠單純應用鎮靜安神之品難收良效,若在應證方藥中合入交泰丸,常收良效。交泰丸即黃連、肉桂二味,二藥清心可瀉上亢之火,溫腎陽可收引火歸元之功。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均可入寐也。

八、

白蒺藜苦辛平,可平肝抑陽,令虛火不上衝,眩暈者可選,高血壓病常取之。現代藥理研究其降壓原理為,本品能減慢心率,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從而達到降壓。

九、

治療慢性腹瀉,化濁為要。因溼濁為患,重濁粘滯難以速愈,故病程長且纏綿難愈。臨證治療可從三方面入手,收效明顯。對於溼濁較輕者,取芳香化濁法,藥用藿香、佩蘭、砂仁、白蔻之屬;溼濁較重者可用滲溼化濁法,藥用豬苓、澤瀉等;介於輕重之間溼濁傷人者可取健脾化濁法治之,常選苡米、白朮、山藥諸品調治。

十、

敗醬草辛苦微寒,歸胃、大腸、肝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排毒之功。《本草綱目》謂:“敗醬,善排膿破血,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現代藥理證實,敗醬草能提高血清氧化酶之活性,有利於氧自由基的清除,從而可減輕腸粘膜的損傷。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晚餐經常吃大餐,小心腸胃跟你“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