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保健食品?
先來認識一下保健食品的標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藍帽子”。
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別:
(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於調節機體機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不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2)保健食品按照規定的食用量食用,不能給人體帶來任何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危害。藥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3)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藥品可以注射、塗抹等方法。
(4)可以使用的原料種類不同:有毒有害物質不得作為保健食品原料。
懷疑買到的保健食品是假貨怎麼辦?
記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根據產品標籤上的批准證書編號或者產品名稱進行查詢,方式如下: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http://www.samr.gov.cn/→服務→更多定製→特殊食品資訊查詢→保健食品。
來認識一下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編號↓
舊式證號
新式證號
國食健字G/J年份****
國食健注G/J年份****
衛食健字(年份)第***號
食健備G/J年份********
衛進食健字(年份)第***號
(G代表中國產;J代表進口)
再認識一下保健食品的標籤吧↓
保健食品標籤、說明書的內容應當包括產品名稱、主要原(輔)料、功效成分/標誌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量與食用方法、規格、保質期、貯藏方法和注意事項等。
(↑圖片網路)
購買保健食品要注意哪些方面?
(1)到合法店鋪購買,正規保健食品經營企業應在店內懸掛具有保健食品經營範圍的《食品經營許可證》。
(2)購買保健食品時,宜向營業員明確說明買保健食品的目的。
(3)在選購之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
(4)仔細檢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不要買過期保健食品。
(5)保管好購買憑證,如購物小票或發票,若品質有問題,購物憑證是投訴、索賠、維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憑據。
(6)保健食品一般都是較長期食用才能達到保健的目的,不可期望所謂的“療效”、“速效”。
(7)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不要一次性大量購買某一產品。
什麼保健功能適合哪類人服用?
保健功能
適宜人群
不適宜人群
1.增強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
2.抗氧化
中老年人
少年兒童
3.輔助改善記憶
需要改善記憶者
4.緩解體力疲勞
易疲勞者
少年兒童
5.減肥
單純性肥胖人群
孕期及哺乳期婦女
6.改善生長髮育
生長髮育不良的少年兒童
7.提高缺氧耐受力
處於缺氧環境者
8.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
接觸輻射者
9.輔助降血脂
血脂偏高者
少年兒童
10.輔助降血糖
血糖偏高者
少年兒童
11.改善睡眠
睡眠狀況不佳者
少年兒童
12.改善營養性貧血
營養性貧血者
13.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有化學性肝損傷危險者
14.促進泌乳
哺乳期婦女
15.緩解視疲勞
視力易疲勞者
16.促進排鉛
接觸鉛汙染環境者
17.清咽
咽部不適者
18.輔助降血壓
血壓偏高者
少年兒童
19.增加骨密度
中老年人
20.調節腸道菌群
腸道功能紊亂者
21.促進消化
消化不良者
22.通便
便祕者
23.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
輕度胃粘膜損傷者
24.祛痤瘡
有痤瘡者
兒童
25.祛黃褐斑
有黃褐斑者
兒童
26.改善面板水份
面板乾燥者
27.改善面板油份
面板油份缺乏者
28.營養素補充劑
需要補充者
針對老年人,不法商家常用的十大騙局↓
1.免費陷阱
(1)免費體檢。保健食品推銷員利用老年人不愛上醫院的心理,裝扮成“義診醫生”,在像模像樣地進行一些血壓、血脂常規檢查後,拿著檢測結果煞有其事地指出消費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後開始推薦產品。
(2)免費試用。在經過多次試用後,一些消費者由於心理作用感覺有效,或者多次試用後,人情難卻而購買了該產品,但買回家後才發現存在很多問題。
(3)免費聯歡。不法商家以公司週年大慶、回報社會獻愛心之名,組織老人蔘加免費遊玩,還提供專車接送,免費午餐,在遊玩過程中,遊說老人購買產品。
(4)免費健康諮詢。開設“健康免費諮詢熱線”,只要消費者打進電話諮詢,對方都會推薦“包治百病”的同種保健食品。
2.溫情麻痺
推銷者抓住老人渴望親情,害怕孤獨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問候或帶點小禮品上門拜訪,噓寒問暖拉家常,組織老人蔘加集體聯歡,營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圍。老人們往往逐步放鬆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購買那些功效不明、價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3.人際遊說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納一批社交網路龐大的業務員,讓他們對身邊熟悉的老年親戚、朋友、同事等進行遊說、推銷。老年人有時礙於情面,有時則因輕信親近的人而盲目購買。
4.附贈誘惑
老人往往深受勤儉節約的傳統思想影響,熱衷於接受商家“免費、額外”贈送禮品。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會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需要設定購物附贈禮品,一些老人就是在這些禮品的誘惑下盲目購買了商家推銷的保健食品。
5.品牌誤導
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於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擴張,鋪天蓋地片面宣揚“名廠名牌”,使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產生一種誤解,肯定是療效顯著,才能這麼有名氣,購買這種產品準沒錯。因此陷入迷信名牌的誤區,沒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正確、合理地選購產品。
6.僱託迷惑
僱託是不法商家慣用的手段,請來所謂的“專家”、“學者”、“權威”在公開場合介紹該產品的“特殊療效”和釋出“權威檢測報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義寫感謝信、送錦旗、現身說療效;或在銷售現場製造搶購產品,製造購者甚眾、爭先恐後的假象等。
7.回報承諾
推銷者以“購買產品即可成為會員,而後推薦別人購買可獲報酬,推薦越多報酬越高”的方式招攬生意,拓寬銷路,這對已經失去穩定經濟來源的老年人更具有誘惑力,老人們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購買產品成為會員,甚至落入非法傳銷的圈套。
8.虛誇療效
商家打著“綠色、健康、高科技、洋產品”的旗號,宣稱其產品是“包治百病、治病於無形”的靈丹妙藥,片面誇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費者誤以為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藥品使用,耽誤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同時,商家對一些保健食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適用物件隻字不提,極可能損害消費者健康。
9.擅加成分
一些不法生產企業見利忘義,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新增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違禁藥品成分,消費者食用後短時間可能起到緩解病痛症狀的作用,進而對該保健食品產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賴,長期使用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都將構成極大威脅。
10.流動設點
部分保健食品經銷商採用租賃臨時經營活動場所,設立流動攤點或者上門推銷等方式開展活動,一旦發生重大糾紛或者被執法部門查禁,馬上轉移藏匿,另起爐灶,逃避責任,產品的售後服務品質難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