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性味,《神農本草經》謂“苦、平”,而《名醫別錄》謂“微寒”,從其臨床功效來看,確能退熱,可治外感發熱,似乎微寒更準確。
柴胡能疏散退熱,可治感冒發熱,特別適用於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陽證,症見寒熱往來。要注意的是,柴胡雖然能疏散半表半里之邪,但不能說其功效為“和解少陽”,和解少陽是小柴胡湯的功效,並非柴胡單味藥的功效。
柴胡。 Bupleurum falcatum.
柴胡被認為是少陽病專藥,這與其獨特功效有關。柴胡初春即生,稟受升發之性,芳香疏洩,最合東方木性。少陽證邪入半表半里,在裡則有肝膽氣機鬱滯,形成一面是外邪,一面是肝膽鬱滯的局面,而柴胡既能疏散半表半里之邪,引邪達表而解,又能疏達肝膽之氣,一舉兩得,取效最捷。要知道,外邪得散,肝膽之氣才易舒,反之,肝膽之氣暢,更易驅邪外出。
柴胡還有昇陽舉陷之功。昇陽是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可治療脾胃虛弱、清陽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臟器下垂等症,最為代表的是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了。但要注意,昇陽舉陷這種功效,柴胡的用量宜小,3-6克即可。
柴胡因產地不同,有南柴胡與北柴胡之分,焦樹德老先生認為,南柴胡藥力柔和,適用於疏肝解鬱,而北柴胡功效較強,能退熱、疏肝、昇陽、治瘧,可供參考。我院所用柴胡就是北柴胡。
《神農本草經》謂柴胡“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在描述大黃功效時也有“推陳致新”這樣一說,這讓我想到柴胡可能有通便的作用。實際上,在臨床中我確實碰到柴胡用到20克以上時,病人大便增多的情況,後讀到章次公經驗,大劑量柴胡(30-60克),“退熱通便,穩當無比”,始知《本經》所言不虛。
說到柴胡,不得不提 “柴胡劫肝陰”之說,我認為這是對柴胡誤解最深的一種觀點。
其實,柴胡劫肝陰之語,放在葉氏文章裡面來看,並無不當,他是在告誡當時的醫生們治療小兒疾病時要注重辨證,不可濫用小柴胡湯。奈何後世醫家曲解葉氏本意,以訛傳訛,人云亦云,以致懼怕使用柴胡,縮小了柴胡在臨床上使用的範圍。
我在臨床上使用柴胡也非常多,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四逆散等方可以說每日都有用到的機會,劑量從6克、10克、15克到25克不等,並未見到有什麼“劫肝陰”現象。不僅如此,我還根據江爾遜老中醫的經驗,用陳柴澤瀉湯治療眩暈,效果顯著,並不擔心眩暈患者病機本證是肝腎陰虛。少陽證提綱:“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現在我們常說眩暈是肝陽上亢,但在張仲景看來,少陽病的主方就是小柴胡湯。
江爾遜老前輩
其實,臨床上柴胡很少會單獨使用,多是在方劑中配伍使用,而方劑的功效與單味柴胡的功效是不同的。
再說了,即使碰到肝陰虛的患者,肯定要滋養肝陰,又哪有單獨使用柴胡治療的道理呢?所以“柴胡劫肝陰”之說,只要仔細推敲,加之臨床實際運用體會,很容易判斷此說之謬誤。
(沈祥立,2020年12月22日)@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