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科普一下陰道炎是怎麼回事。
現在我們講究微生態平衡,這對於人體來說也是適用的。微生態失衡,那人體就容易生病,比如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等,還有我們要講的陰道炎。
那陰道微生態呢,它是由陰道微生物群、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陰道解剖結構和陰道區域性免疫系統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正常陰道有多種微生物群,包括革蘭陽性或陰性的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如乳桿菌、大腸埃希菌、消化球菌等),以及支原體、假絲酵母菌等。正常情況下,它們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達到動態的生態平衡,並不引起病症。
有一方面失衡了,就容易誘發炎症,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顏色、氣味和排出量的變化,有時伴有陰道瘙癢、性交時疼痛、少量陰道出血或尿頻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狀。而且多數存在反覆發作的現象,若不及時診治,會影響女性生育、生活和健康。
為什麼會出現微生態失衡呢?依據我們在臨床上來就診的病例來看,是有多方面因素的。一個是生理解剖位置,我們知道外陰陰道與尿道、肛門毗鄰,區域性潮溼,易受汙染;還有一個是生育年齡婦女性活動頻繁,且外陰陰道是分娩、宮腔操作的必經之道,容易受到損傷及外界病原體的感染;而絕經後婦女及嬰幼兒陰道炎主要是因為雌激素水平低,區域性抵抗力下降,也易發生感染。所以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有可能會發生陰道炎。
同時,陰道炎症還與個人的衛生習慣密切相關。有一些是不夠衛生,有一些卻是過度衛生。這都是不好的習慣。
不夠衛生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中國人,在性方面還是比較封閉保守的,以前經常認為女性清潔下身,是見不得人的事兒,所以不能提;而且媽媽也很少去教女兒,說你每天都要做好清潔。更有甚者,有些人還認為女性分泌物是骯髒的,洗衣服的時候,女性的內褲要留到最後才洗才不會汙染到其他衣物。這都是非常不好的衛生習慣。
我們仔細想想,大小便都是在很近的地方,應該沒有哪個人覺得大小便是乾淨的吧?那陰道處於中間位置,非常容易受到汙染,尤其是在月經期,還有產後惡露期,這兩個階段宮頸口是擴張的,我們知道,女性的生殖系統在正常情況下是暢通的,可以直達盆腔,所以這時候出現感染,病菌容易上行到子宮、輸卵管,甚至進入盆腔,引起盆腔炎症。
到現在為止,我們門診還經常碰到有一些病人,問她月經期洗外陰嗎?她很吃驚,會問月經期還能洗嗎?她們認為月經期碰水是要得病的。而有些產後來看傷口的,褲子一脫一陣惡臭,傷口也長不好,一問,從出院回家就沒清洗過!我們給產婦接生,都是給她宣教,說回到家每次上完廁所、無論大小,都要溫開水清洗下身,要用乾淨的棉布擦乾,要勤換衛生巾。反覆強調,還是有人不做,而且不在少數。這都是一些錯誤的觀念,就是不講衛生。
還有一些呢,是在同房前後不講究衛生,女方不洗,男方也不洗,這樣的話男性疾病很容易傳染給女性,女性有疾病也很容易傳染給男性。為什麼我們治療性傳播疾病會要求性伴侶一起治療,原因就是這樣。所以建議在性生活前後,兩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洗一洗,對於兩性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那麼過度衛生的,也不好。有些病人說我很講究衛生,每天都有用護理液沖洗陰道、清潔下身,怎麼還會陰道炎?
我們說陰道有微生態系統,除了一些菌群,還有我們自身分泌的一些免疫保護因子,它們相互作用動態平衡,我們就不得病。那你沒事老去沖洗陰道,把這些起保護作用的微生菌、免疫因子洗沒了,這時候任何一個致病的微生物進去以後就沒有東西來抵抗它了,那就容易得病了。護理洗液也不要經常用,一是會導致菌群失調,再一個就是長期使用會一直刺激面板黏膜,容易病變。
所以說疾病往往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到誘因,建立良好健康的習慣才能讓疾病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