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腫瘤之一,發病率居我國各種惡性腫瘤的第8位;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首位,佔78%,鼻咽癌在廣東地區為高發癌種,發病率約佔60%,由多種病因導致,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EB病毒感染。臨床症狀為回縮性涕血、鼻塞、鼻出血等鼻部症狀;病理型別以低分化鱗癌、未分化癌多見,約佔90%,此種病理型別對放射線敏感,除手術外首選治療方法包括放療,針對放療中出現的問題以下為您詳細講解:

鼻咽癌(NPC)

一、放療中不同情況如何進行頭頸部護理?

1.口腔、口咽粘膜的護理:在放療1~2周後,口腔粘膜出現紅腫、疼痛、破潰,出現明顯的粘膜炎反應,每日用淡鹽水漱口或朵貝氏液漱口,飯後用軟毛牙刷刷牙,最好是三餐飯後、睡前刷牙漱口。放射線會損傷唾液腺,唾沫分泌明顯減少,放療期間應保證充足飲水量。

2.鼻腔及鼻咽部的護理:鼻腔粘膜乾燥時,可用棉籤蘸溫水輕輕溼潤。勿摳鼻、勿用力擤鼻涕。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溼潤,氣候乾燥時,在室內放置一盆水。正確使用鼻咽沖洗器沖洗鼻腔,鼻咽部明顯出血者禁忌鼻腔沖洗。可用0.25%氯黴素眼藥水或複方薄荷油自行滴鼻,每日3次。

3.放射野面板的護理:放療過程中穿寬鬆棉衣,不穿高領或硬領衣服,以減少對放射野面板的摩擦。若出現放野面板瘙癢,忌用手抓。從放療開始,患者應保持放射野面板清潔乾燥,勿用肥皂水擦洗或搓洗,不宜用粗毛巾熱水擦洗,勿隨意塗抹藥膏或潤膚霜,避免陽光暴曬,勿受過冷和過熱刺激。

4.外耳道、眼的護理:患者勿隨意掏耳朵,勿進髒水。眼睛不能閉合時,夜間要用紗布遮蓋。

5.頭頸關節的護理:根據身體情況,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如:深呼吸、室外散步,作頸前後左右的緩慢旋轉運動。放療結束後,做張口練習運動、口含小圓型的塑膠瓶或光滑的小圓木等,並按摩頜顳關節。治療結束後,還可以到公園或室外的空地,打太極拳或活動筋骨。

二、放療期間為何要張口鍛鍊?

1.鼻咽癌張口鍛鍊的目的

放療過程中,隨著放療次數和劑量的增加,患者會出現腮腺和顳頜關節損傷,表現為張口困難,暫無特殊治療措施,重在預防,所以需要鍛鍊。

2.鼻咽癌張口鍛鍊的時機

放療開始第一日堅持至放療結束後1-2年。

三、張口鍛鍊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1.鼓水運動:用35℃-40℃的溫鹽水漱口,鼓腮、吸吮結合。每次持續1-3分鐘,早晚睡前各一次,達到清除齒縫間的食物殘渣,爽口潔齒、鍛鍊牙齦肌肉、增進食慾的作用。

2.叩齒運動:上下齒相互叩擊(或咬牙),然後用舌頭舔牙周3-5圈,每次20~30下,每天200下左右,有助於堅固牙齒鍛鍊咬嚼肌。

3.張口運動:最大限度張口,形似打哈欠,停留數秒,每日3-4次,每次2-3分鐘,可防止顳頜關節纖維化導致張口困難。

4.鼓腮運動:口唇閉合,然後鼓氣,讓頰部吹鼓呈半球形,保持10秒還原;再將兩側頰部用力吸氣還納,使頰部凹陷,保持10秒還原,同時用手輕輕按摩兩腮及顳頜關節,每天2-3次,每次不少於20下,可以改善血液迴圈,促進組織軟化。

5.彈舌運動:微微張口,使舌頭在口腔內彈動,併發出“噠噠”的聲音;練習舌前伸、後縮、捲舌動作。每日2次,每次不少於20下,可預防舌肌、口腔粘膜及咬肌發生退化。

6.磨牙運動:上下牙進行交替側向、前伸鍛鍊。10-20分鐘/次,2-3次/日。可以起到摩擦牙齒的咬合面的作用。

大資料顯示,患者確診為鼻咽癌後規範治療,5年的生存率達到85%以上,鼻咽癌的治療效果很好,複發率不到20%。為了不影響進口進食及日常生活,也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放療患者的張口鍛鍊宜儘早開始,且必須做到持之以恆。

7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合成黑色素缺少它可不行,白癜風患者可以這樣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