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藥學會開展了中國居民用藥行為風險調查活動,我作為一名普通居民參加了問卷調查,同時作為一名藥師也向身邊的患者、親戚、朋友宣推了一下這個問卷。過程中有一些感觸,讓我對大眾用藥中的一些壞習慣忍不住要再嘮叨一番。
躺著服藥一些重病臥床的患者,習慣於躺著服藥。殊不知一些口服藥片或膠囊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藥物不僅不能被吸收,還會刺激食管黏膜,引發區域性炎症,甚至損傷食管,造成潰瘍,如:阿侖膦酸鈉。另外躺著服藥,稍有不慎可能會發生誤吸,水或藥物誤入氣管,引起嗆咳,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吸入性肺炎。正確的服藥姿勢是端坐或站立。如果患者不能完全坐起來,服藥時至少應抬高上身再服藥。
幹吞藥片或膠囊一些影視劇中常能看到有人突發不適,打開藥瓶幹吞藥片的場景,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對大眾也是一種誤導。沒有水的送服,藥片或膠囊同樣容易黏附在食管黏膜上,刺激和損傷食管黏膜,嚴重者能夠造成潰瘍。沒有足夠的水來幫助溶解,藥物在體內的崩解和吸收過程受阻,影響療效。
正確的辦法是根據說明書的要求服用:
① 泡騰片需先加100-200ml的水,讓藥片崩解溶化後飲用;
② 分散片用水分散後口服或用水送服;
④ 普通片劑可以直接用足量水送服。
不管什麼藥物都掰開或研碎後服用不分青紅皂白,所有的藥物都掰開或研碎服用是很危險的。藥物能不能掰開、研碎和咀嚼服用,取決於藥品的劑型。有的藥物是緩控釋製劑,如硝苯地平控釋片是把一定量的硝苯地平封包在一個“水庫”內,在“水庫閘門”的控制下,緩慢勻速地釋放硝苯地平,達到穩定地控制血壓的作用。如果掰開或研碎,大量的藥物同時釋放,會造成嚴重的低血壓和反射性的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有的藥物在最外面包有腸溶衣或腸溶膠囊,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只能在腸道的鹼性環境中才能崩解和釋放藥物。如果掰開或研碎了,藥品就失去了“定位釋放”的功能,同時還會刺激胃。有的藥物有極其不愉快的味道,如複方a-酮酸,用糖衣包裹後可以掩蓋其不良味道,如果掰開、研碎服用,噁心的味道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用藥體驗,降低服藥的依從性。
用飲料、牛奶等送服藥物某些藥物+飲料=毒藥。
比如西柚汁會影響很多種藥物的代謝,如果用大量西柚汁送服他汀類藥物,會增加肝臟和肌肉損傷的風險,甚至導致腎衰。
用牛奶送服藥物在嬰幼兒患者中較常見。
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無機鹽類容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穩定的絡合物或難溶性鹽類,影響藥物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質還容易與鈣鋁製劑如葡萄糖酸鈣形成凝塊,不僅影響藥物吸收,還會增加腸胃負擔;牛奶中的鈣離子可與鐵劑在十二指腸吸收部位發生競爭,因此鐵劑也不能與牛奶同服。安全起見,不推薦用飲料、牛奶送服藥物。嬰兒服藥後也應隔一段時間再吃母乳。這些用藥中的壞習慣,你中招了嗎?
最後再鄭重提醒諸位:
用藥前請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在藥師指導下使用。
審稿專家: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副主任藥師 楊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