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見圖5-1)。中醫文化淵源久遠,古人積累了豐富的醫療健康知識。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認識到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縮影,眼睛的特定部位與特定的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絡,並以此分屬於相應的臟腑。後人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五輪八廓學說。那麼,什麼是五輪八廓說呢?
五輪學說認為:眼睛的胞瞼(眼瞼)屬脾;內、外兩眥部(包括兩眥部的面板、肌肉、淚點、淚阜等)屬心;白眼球(包括球結晶膜和前部鞏膜)屬肺;黑睛(包括角膜、前房、虹膜)屬肝;瞳神(包括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神經、視網膜、脈絡膜等)屬腎。人有五臟,眼有五輪,“髒有病,必現於輪”,這樣就可以根據五輪的特徵,較早地察覺病變的資訊(見圖5-2)。
八廓學說將眼分為八個部位,分別和臟腑相配應。八廓主要分屬於六腑及心包、命門,比如瞳仁為水廓,配屬膀胱;黑球為風廓,配屬膽;白球為天廓,配屬大腸;上下眼胞為地廓,配屬胃;內眥為火廓,配屬小腸;內眥還為雷廓,配屬命門;外眥為澤廓,配屬三焦;外眥還為山廓,配屬包絡(見圖5-3)。
眼睛與臟腑的關係密切,五臟六腑的精氣全部集中表現在眼睛上,如果五臟六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眼睛的正常功能,並能透過眼睛出現的異常情況透露體內的各種病狀。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許多全身性疾病都可在眼睛部位反映出來。臨床上有經驗的老中醫,只要觀察眼睛和目光,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甚至能診斷出臟腑患了什麼病。
一般來說,健康人的眼睛明亮,炯炯有神,白眼球潤澤,黑睛清亮,瞳神展縮正常,可隨光線的強弱而擴大或縮小,眼球可以靈活自如地轉動(見圖5-4)。
如果是久病體弱或陰盛陽衰的人往往雙眼無神,主要表現為目光晦暗無華,白眼球沒有光澤,黑睛渾濁,瞳神展縮失靈,眼球轉動不靈活,可能有難治的大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