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降低後,很多人出現手腳涼、關節疼、頸腰椎疼痛等不適,其實這都和氣血不通暢有關。中醫常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大家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溫暖的夏季流水潺潺,嚴寒的冬季滴水成冰,這就是“寒則凝,溫則行”。有6個穴位,建議大家多按摩一下,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禦寒保暖的目的。
1、能夠消除全身怕冷的大椎穴在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頭時,摸到頸後最突起的高骨,在這塊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醫認為“大椎通陽”,因為這個穴位是督脈與六條陽經的交匯點,大椎是調節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絡散寒,這也是緩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另外還可以在洗澡時先用熱水衝大椎穴10分鐘左右,直到穴位處面板泛紅,整個頭頸後背乃至全身皆覺得溫熱時,再停歇,沐浴後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覺;或者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分鐘,使得穴位處覺得酸脹發熱即可。
大椎穴還可以預防治療感冒。如果覺得感冒襲來,出現頭暈、頭痛、鼻塞、咽癢等前驅症狀,可以用手掌搓熱頸後的大椎穴或直接艾灸大椎穴,以皮膚髮熱發紅為度,能幫助身體振奮陽氣,抗禦外邪。
2、能夠溫暖“關節”的合谷穴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說的“虎口”,位置在拇、食兩指之間凹陷處。像天寒引起的關節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過按摩合谷穴治療。按摩合谷穴的頻率約為每分鐘30次左右,按摩穴位感覺出現酸、麻、脹即“得氣”現象為好。孕婦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3、能夠提高“耐寒能力”的足三裡穴該穴位位於外膝蓋眼下方三寸(四橫指寬),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屬於陽明經穴,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對於經絡氣血的通暢關係重大。如果能每天堅持按摩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4、能夠給全身供暖的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
另外還建議在用熱水袋,或者裝礦泉水的空瓶裝熱水操作,懂得火功推拿的人可以用火功衝擊施術,效果更好,男人常敷此穴回有回到二三十歲左右的感覺。
5、能夠消除上肢怕冷的陽池穴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是支配全身血液迴圈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迅速暢通血液迴圈,暖和身體,進而消除發冷。
可經常按摩或艾灸陽池穴,尤其是快到冬天了,應該多堅持按摩或灸灸。
另外可以按壓刺激該穴位。刺激時,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
還可以經常按摩,從手掌內側往上按摩揉搓,到手臂和肩部交接處,再從手臂外側向下按摩揉搓到手指,連續三次,然後撫摩另一隻手臂。因為手臂上有三條陰經和陽經,按摩揉搓手臂可以疏通手臂上的陰經和陽經,解決陰陽不和諧。
6、消除下肢怕冷的湧泉穴
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彙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湧泉被稱為“接地氣”的樞紐,按揉可以調節氣血睡眠,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經常堅持搓揉此穴必然會促使手腳冰涼、下肢怕冷的症狀康復。
可經常在睡前用熱水或者艾葉水泡腳,溫度在40°左右,時間在20-30分鐘,然後分別揉搓兩腳心100次左右。
早吃熱晚吃涼,是為“補氣溫陽”
一到冬季,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尤其是女性。這大多與季節轉涼、人體陽氣不足有關。加之年齡增加,人的氣血也表現為逐漸虛弱衰減的過程。
中醫認為,陽氣具有溫養的功能,腎陽虛衰,陽氣不能達於四肢,手腳得不到溫養就會出現手腳發涼的現象。或因後天生活起居失調所致,比如冷飲吃太多,寒冷天氣穿得單薄,寒氣侵入等。
於是,人們在冬天習慣用“冬補”的方法緩解體寒。其實,冬季進補應以補氣溫陽為主。
有的人年紀輕輕,卻總是怕冷,整天手腳冰涼,這在中醫看來多屬於陽虛體質。
這類人群可以在冬季適當地溫補陽氣,以抵禦寒冷天氣。食補方面推薦枸杞子、核桃,這些都是物美價廉的藥食兩用補陽佳品,有條件的也可以適當吃一些紅參。
有些人平時比較容易疲勞,沒有精神,時常感到頭暈目眩、乏力、盜汗,這在中醫看來屬於氣虛的主要症狀。
遵循冬季“封藏”的自然規律,進補應以補氣虛為主。可選用黃芪、黨蔘、西洋參、大棗等煮水泡茶,用以補氣,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補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小米、板栗等。
補氣溫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一味地使用溫陽的藥物或食物,而是要根據人體補氣溫陽的變化規律順勢而為。
以一天為週期來看,人體的陽氣消長變化規律大致是:從後半夜起陽氣始生,上午逐漸變得盛壯,人體機能活動旺盛;從下午開始,人體陽氣逐漸收斂,到晚上逐漸潛藏體內,人體機能活動變弱,感覺睏乏而嗜睡。
怎麼吃才叫“早吃熱、晚吃涼”呢?
早餐可以吃大米、饅頭、麵包等主食,喝熱粥、熱的咖啡、牛奶、巧克力等飲料,暖身提神。
中午吃些溫熱性的食物,以及韭菜、洋蔥、香蔥、大蒜等蔬菜,來溫補陽氣。
晚餐可吃些蘑菇、豆腐、白菜、蘿蔔、油菜、芹菜、蘿蔔、蓮子、荸薺等性涼、安神的蔬菜。
總之,早餐和午餐食用溫熱性質的食物,有利於人體陽氣的升發,溫性食物既可養腎防寒,還能滋養五臟;晚餐時適當食用涼性食物,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收斂潛藏,利於睡眠。這正是所謂“早吃熱、晚吃涼”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