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脾胃者土也,土雖喜燥,然太燥則草木枯槁,土雖喜潤,然太溼則草木溼爛,以補滋潤之劑,使燥溼相宜,隨證加減耳。”補脾胃者,當使燥溼相宜,醫者選方用藥,當以甘味為主。《內經》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又“脾欲甘”。說明甘味是補脾胃之主味。然甘有甘溫甘涼之分。陽不足者治以甘溫,陰不足者則宜甘涼,甘溫可助脾升,甘涼可助胃降。補脾胃當首分陰陽,不可認為補脾必甘溫,補胃皆甘涼,當以辨證論治。

脾喜甘溫,《脾胃論》雲:“甘溫以補其中而升其陽。”他認為甘溫可助脾陽升發,適用於脾陽不足,元氣下陷之症,創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等,均用甘溫之品,臨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也均以甘溫為主。若脾陰不足則忌甘溫而宜甘淡,《內經》雲:“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說明甘淡可補脾陰,常用如益胃湯等。對於氣陰兩虛之證臨床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其方中雖有甘溫之參術,然其中又有甘淡之茯苓,就是針對脾氣不足兼陰虛之故。

胃喜甘涼,胃為陽土,易涼宜潤。甘涼則可濡潤,可益胃陰而助其降,胃氣才不上逆,臨床上對胃陰不足者,以甘涼增其津液,常用增液湯、益胃湯、沙蔘麥冬湯之類。然胃陽不足者則甘涼不宜,醫家喻嘉言云:“胃屬土而喜甘,故中氣不足者,非甘溫不可。”臨床上許多胃陽虛之胃脘痛,治療常以溫陽散寒法,用桂附理中湯等治之。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一菜一果一茶”養生法,103歲國醫大師教你預防血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