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2020年12月19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內分泌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辦,《中華糖友》雜誌協辦,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班廷糖尿病醫生集團承辦的“內分泌疾病診斷治療新技術論壇”於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成功舉辦。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內分泌科、核醫學科、超聲科專家,對甲狀腺疾病的診療理念、模式、技術進行了專題培訓講座,同時有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的優秀青年醫師進行了臨床個案管理分享,《醫訊線上》平臺進行了全程網路直播,線上學習人員近2.7萬人次。現將論壇中的精彩內容摘要介紹如下: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醫師、CSCO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巖松教授在介紹了碘131治療Graves甲亢。林巖松教授不僅介紹了最新進展,甲亢發生的病因與機制,還穿插了很多歷史典故,讓與會線上線下醫生更好地理解了相關知識。林巖松教授指出,碘131治療甲亢的歷史已經接近80年,是1936年麻省總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次多學科團隊碰撞產生。放射性碘透過逆濃度梯度進入甲狀腺濾泡細胞,使之產生自殺式爆炸行為破壞甲狀腺濾泡細胞,這並非病因治療,但目前也可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目前治療用的核素射線,射程只有0.8毫米,不會傷害到甲狀旁腺,還可以追蹤顯示經過的路徑。此外,碘131的半衰期是3.5~4.5天,治療後6個月的妊娠,並不會受到治療的影響。但使用碘131治療,並非起效最快的治療,在60天內,才逐漸達到最大治療效果。在此過程中,因為破壞性治療,也可能產生一過性的甲狀腺毒症,或者因為免疫效應的存在,導致眼病,以及與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效應一起,對甲狀腺造成雙重破壞,讓病人走向甲狀腺功能正常或減退。在臨床上,需要與患者充分溝通甲亢治療的幾種方式的優缺點,評估適應症和禁忌症,瞭解患者的個人選擇傾向,決定治療方案,避免醫療糾紛。

現任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曾任解放軍第306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的劉彥君教授從臨床特徵、關聯、相關機制研究及臨床管理四個方面介紹了亞臨床甲減與代謝綜合徵。劉彥君教授指出亞臨床甲減與代謝綜合徵的患病率都超過16%,但一些調查發現,高達72.2%的存在功能障礙的患者並未能得到診斷,呼籲臨床醫生關注亞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可能發展為臨床甲減,並且可因伴隨的血脂異常及動脈粥樣硬化、神經智力損害導致疾病後果。

研究發現,可能是因為甲狀腺激素對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正常範圍內的TSH即與中心性肥胖、血脂異常、血壓升高、炎症等呈線性相關,亞臨床甲減也被發現是與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等因素一樣,是缺血性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劉彥君教授呼籲臨床醫生重視亞臨床甲減患者代謝綜合徵相關問題,及時篩查亞臨床甲減,根據病變的輕重程度、合併情況及年齡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同時警惕醫源性甲狀腺毒症。

中日友好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甲狀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波教授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甲狀腺結節超聲診斷的基本原則與進展。張波教授指出,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高發病率的一個疾病,涉及到每一個家庭,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但目前青少年中也比較常見,並且一開始發現就比較嚴重,所以目前需要重視這個疾病。

甲狀腺結節的標準化評估中,首要判斷認為是區別良惡性,判斷大小、侵襲性(部位、被膜、淋巴結),在發現可疑結節時,決定是否需要進行FNA及之後的治療決策。在單一特徵定性分級模式中,可疑惡性結節的特點是微鈣化、低迴聲、實性、縱橫比≥1、邊緣成角、毛刺、邊界模糊、無暈、被膜完整性消失、血流侷限性豐富和血流雜亂。在診斷進展中,新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發展過程也經歷了一些有些有趣的科學探索過程,包括超聲造影、彈性成像、三維成像、AI診斷和光成像等,剪下波中的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是一個突破,在評估結節性質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北京醫師協會內分泌專科醫師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邢小平教授用一個個生動的臨床案例、深入淺出的語言介紹了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診治進展。邢小平教授指出,由於查體發現、鑑別診斷的需要及醫療儀器的進步,臨床上在管理高血壓、腎結石、腎病、骨質疏鬆、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時,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原發性甲旁亢患者,目前原發性甲旁亢是排名第三的內分泌疾病。

原發性甲旁亢臨床分為經典型、無症狀型及正常血鈣型,臨床表現有骨吸收為主、骨吸收合併泌尿系統結石或鈣化、單純泌尿系統結石或鈣化及單純高鈣血癥幾種。因為無症狀患者很多,所以在臨床上要關注體檢發現的高鈣血癥、頸部超聲發現的甲狀旁腺佔位、骨質疏鬆或低骨量等,需要多次測定血鈣、PTH,當血鈣大於3.5mmol/L時,可能發生心臟驟停,要積極進行降鈣治療。臨床上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甲旁亢也很多見,而中國25羥維生素D水平缺乏也非常普遍,臨床醫生需要關注這個問題。最後,邢小平教授對甲旁亢的術前定性、定位、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的圍術期管理及術後隨訪也做了詳細介紹。

原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現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陸菊明教授介紹了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的共患與聯絡。陸菊明教授指出最新流調資料中,糖尿病患病率為11.2%,甲狀腺功能異常則高達10.2%,僅次於糖尿病,但患者的知曉率低,調查資料為18%~28.7%,糖尿病患者中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患病率較普通人群更高,合併甲亢時血糖控制難度加大,合併甲減時微血管病變風險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也可能增加,亞臨床甲減也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併發症風險增加有關。在另一方面,與普通人相比,甲亢及甲減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可能更高,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合併糖尿病的Graves眼病患者,視神經受損發生比例更高且預後更差。

對糖尿病和甲狀腺共患機制探討發現,兩者有一些共同的遺傳易感基因,糖尿病患者甲狀腺抗體陽性率顯著高於健康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患者糖尿病相關抗體陽性率也顯著增高,胰島素和T3在糖脂代謝通路中具有協同作用。陸菊明教授指出,目前各國指南都提出了在糖尿病患者中篩查和檢測甲功或抗體的建議,中國2017年版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明確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和年齡>50歲的婦女需要測定血TSH,呼籲臨床醫生關注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共患的問題。

中日友好醫院介入超聲科的魏瑩博士介紹了甲狀腺消融進展。魏瑩醫生用幾個典型案例展現了熱消融治療在甲狀腺良性結節、孕婦甲狀腺高功能腺瘤、甲狀腺乳頭狀癌、孕婦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未分化癌中的應用,並介紹了熱消融治療腫瘤的原理。基於影像的透視功能,讓臨床醫生得以清晰瞭解腫瘤的特徵和周圍的毗鄰關係,超聲實時引導進行穿刺誤差僅在毫米級,甲狀腺腫瘤對溫度的反應非常敏感,所以消融治療有理論基礎和臨床優勢。

中日友好醫院參與的針對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消融治療的多中心調查發現,術後腫瘤進展少,具有很好的前景。之後,魏瑩醫生介紹了開展甲狀腺消融治療中的技術細節,包括液體隔離技術、穿刺活檢、實時熱場監控、甲狀腺惡性結節擴大消融、併發症的預防、發現和處理等。最後,魏瑩醫生提到,當前的消融治療技術其實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日益成熟,因優勢明顯,當前甲狀腺結節的熱消融治療呈現出爆發性發展,國內外都已經有了熱消融行業標準、專家共識或指南,但技術在不斷進步,也逐漸會有更多經驗積累,會推動未來的技術革新和理念改變。

原積水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現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醫療院長鄧麗麗教授介紹了甲狀腺疾病與骨代謝異常。鄧麗麗教授指出,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疾病,也是影響骨代謝、引起骨質疏鬆的主要危險因素,適當的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骨骼生長髮育,但甲狀腺素異常會導致機體內分泌與代謝紊亂,影響骨吸收與骨形成。在骨骼生長成熟過程中,甲狀腺素透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對骨系統的神經內分泌進行調控,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會導致骨轉換加速、骨形成、破骨細胞重吸收部位增加,骨重塑週期縮短,骨吸收大於骨形成。

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導致低骨轉換,使成骨細胞骨形成、破骨細胞骨吸收均減少,延長骨重塑週期。正在發育的骨骼對甲狀腺激素也極為敏感,青少年時期正常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於在成年早期建立峰值骨量和強度必不可少。亞臨床甲亢可以透過增加骨轉換導致骨量丟失,TSH對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抑制作用,亞臨床甲亢患者的骨質疏鬆可能與TSH水平受抑制有關。最後,鄧麗麗教授呼籲臨床醫生需多關注甲狀腺疾病患者中的骨代謝異常。

來自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的楊鐵成主任、李香蘭主任和臺灣資深衛教師葉桂春進行了臨床個案分享。

楊鐵成主任介紹了二甲雙胍與DPP4抑制劑聯合的複方製劑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中的作用,不僅提高了達標率,也改善了依從性。

李香蘭主任介紹了新型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在一例患者中的應用經驗,此類藥物的降糖效力、安全性及方便性,對於較為年輕的、生活作息不規律的、治療依從性差、口服藥治療失效的患者來說還是很好的選擇。

葉桂春衛教師從一位1型少年的故事講起,談到了1型青少年在校園生活、親子互動及自我管理方面可能普遍存在的問題,並介紹了共同照護團隊所做的努力,以及1型少年的變化。

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減肥期間,建議多吃這4種粗糧零食,低卡高營養,第3種熱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