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很多人喜歡的養生保健方式。
尤其是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了,睡前泡個腳,別提多舒服、多暖和了。
然而,泡腳雖然好處多多,但並非人人都適合。
輕則燙傷,重則感染,甚至截肢、猝死。
江蘇徐州一名59歲的劉阿姨就因為一次暖腳和一次泡腳,導致她兩次住進了ICU重症監護室。
為啥泡個腳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呢?
原來劉阿姨患有糖尿病,下半身沒有知覺,暖水袋燙起泡沒有發覺,才導致右腳嚴重感染。
經過3次手術和治療,才保住了右腿。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盲目跟風泡腳,尤其是以下這4類人。
泡腳雖好,但4類人最好別泡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劉剛提醒,泡腳並非人人都適合,下面幾類人群要特別注意。
1、患有動脈炎、靜脈炎以及動靜脈血栓的患者
因為泡腳會引起區域性的血管擴張,容易讓這類有血管疾病的人發生意外。
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
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面板很容易被燙傷。
一旦水溫太高,也易引發足部感染,加速病情惡化,劉阿姨的情況,就屬於此類。
3、足部有潰瘍、炎症、面板病
這類人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4、下肢靜脈曲張患者
下肢靜脈曲張說的是下肢的血液迴流出現障礙,如果這類人泡腳,血液會更多地淤積在腳部,使原本就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
另外,健康人在處於飢餓、十分勞累的狀態時最好也別泡。
因為血液迴圈加快後,容易引起更多的能量消耗。
還有一點想提醒大家注意:對於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泡完腳最好緩一緩再起身去倒水。
此時血液集中在下半身,如果急著起身容易發生意外或暈倒。
除此之外,泡腳還講究方法,方法不對,也會越泡越傷。
泡腳時要注意這6點,否則越泡越傷1、水溫並非越高越好
泡腳的水溫以40℃左右為宜,手放水裡,感覺溫熱就行了。
有些人喜歡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認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其實是不對的。
過燙的水可能會導致燙傷、全身血管過度擴張,引發一些重要器官(大腦、心臟)缺血。
另外,身體從熱水中獲得過多的熱量需要通過大量出汗散發,可能引起虛脫。
2、按摩並非越重越好
泡腳時順帶給腳部按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養生的作用。
但一定要注意力度不能太大,過大的力度可能會引起疼痛和韌帶、關節的損傷。
另外,力度過大會使足部的穴位受到強烈的刺激,有時會產生虛脫等不適或不良反應。
3、飯前、飯後30分鐘不宜泡腳
飯前泡腳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立即泡腳,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4、泡腳後注意補水
泡腳、或足浴按摩過程中及後半小時內,應飲用300~500毫升的溫開水,以補充泡腳期間因出汗而丟失的水分。
5、泡腳水量最好超過腳踝
泡腳的水量一般需要沒過腳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
6. 泡腳時間別超過20分鐘
泡腳時間太短達不到效果,但泡的時間太長了,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會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適感。
所以,一般泡腳時間最好在15~20分鐘,人微微出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