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便秘

作者/李克紹

“秘”,有“閉”的涵義,便秘,就是大便不暢快。通常認為只有糞塊乾硬難出,才算便秘,這是不對的,其實,只要排便時感覺困難、費力,不論糞塊乾硬與否,都叫便秘。便秘之重者,也叫大便不通。

古人對於便秘,有風秘、溼秘、氣秘、寒秘、熱秘之分,稱為“五秘”。五秘都是以便秘為主症,再根據所出現的各種不同特點而分為風、溼、氣、寒、熱等。特點不同,說明病理有差別,治療方法也就不同。現分述如下。

(一)風秘

風秘是除了大便秘結以外,還表現為面板皸裂、筋脈拘攣、爪甲枯槁等。有的還會兼有陣發性寒熱。大便常乾燥堅澀,不易排出。風秘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肺臟受風,肺和大腸相表裡,風從肺傳入大腸,像風能吹乾溼氣一樣,致使腸中津液乾燥而形成便秘。也有人認為是病人腸中平素積有瘀熱,熱久傷津化燥,風從內生,致成便秘。

這裡且不管其病因如何,只談談為什麼風秘能出現面板皴裂等症狀。由於人身各處的津液,是互相週轉輸布的,腸道既然乾燥,全身的面板、肌肉、筋膜,自然也就缺乏津液濡養,所以面板起皴開裂,筋脈伸展不得力,爪甲也呈現枯槁的現象。至於出現寒熱,大都是在夜間。這是因為,津虛血虛都是陰虛,而夜間也屬陰的緣故。

治風秘的主方是滋燥養榮湯。

滋燥養榮湯(《證治繩》方)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黃芩、秦艽各5g,當歸6g,防風3g,甘草1.5g,水煎服。(按:本方是治膚燥之方,若用以治腸燥便秘,須加大地黃、當歸、白芍的用量)

一老年婦女,年約五旬,1971年夏天,到山醫二大隊(當時大隊在曲卓)求診。患者掀起衣服,全身上下,丘疹密佈。由於瘙癢,抓得一片黑痂。自述發病已二年,曾到濟南各大醫院面板科進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皮炎,但治療毫無效果。患者每至夜間,必發一陣寒熱,寒熱過後,即發出一片丘疹,因此,舊疹未愈,新疹又生,輾轉纏綿,始終不愈,煩躁失眠,極為痛苦。察其脈象,沉而稍數,舌紅苔少,大便乾燥,排便費力。我即診斷為血燥風秘。

患者問:為什麼夜間必發寒熱?

我答道:人體陽氣白天活動的時候,大都集中在體表,夜間睡眠的時候,大都集中於體內,這叫作“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大便既然燥結,已經是津枯血燥,經不起陽氣的侵擾,所以在白天衛氣行陽的時候,病人還不覺得怎樣,而在夜間衛氣行陰的時候,已虛的陰血,配不過不虛的陽氣,就寒熱發作。發作寒熱,實際就是血熱外出發疹的反應。

所以本症的主訴是瘙癢、寒熱,而病的本質卻是便秘。也就是由秘生風。治療的方法,應當養血以治血燥,涼血以治血熱,加入祛風藥以治皮疹和寒熱,因開了一張滋燥養榮湯,生熟地各用至30g,當歸、白芍各15g,黃芩、秦艽、防風各9g,甘草6g,水煎服。

患者服了3劑,大便通暢,寒熱停止,身癢大減,丘疹漸消。囑其回家再服幾劑,服至所有丘疹結痂脫落後,即可停藥。

養血驅風除了滋燥養榮湯外,還有何首烏,也很有效。丹方:“治肝腎風秘,至夜微發寒熱者,用生何首烏兩許,頓煎,服之神效”。上述患者,一年之後,前症又發,餘改用此方與服,也有效果,但對比起來,不如滋燥養榮湯效果迅速。

(二)氣秘

氣秘的特點是病人常常稱噯氣。其大便之所以不順利,倒不一定由於大便乾燥結硬,而是“氣”不下降。“氣”是什麼呢?並不是指呼吸的空氣,而是代表人體各個臟器生理活動的功能。人的排便,並不是大便會自己下行,而是小腸、大腸蠕動的結果,大小腸的這種功能,就是“氣”。“氣”既然不下降,大便下行就不痛快,而且還會出現時常噯氣和兼有脘腹滿悶的感覺,這就叫作“升降失常”。

因此,治療氣秘必須以降氣藥為主,如蘇子、枳殼、枳實、厚朴等。把這些降氣藥加入通便藥中,就是治氣秘的效方。如:

木香檳榔丸(《衛生寶鑑》方):治一切滯氣,心胸腹脅痞滿,二便澀滯。

木香、檳榔、枳殼、青皮、陳皮、莪術、黃連各30g,黃柏、香附、大黃各90g,牽牛頭末120g(腹滿便秘用黑者,喘滿膈塞用白者)。共研為細末,芒硝泡水和丸,如碗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食後薑湯送下,以輕微腹瀉為度。

又方:治大便乾結,腹中脹悶,頻頻入廁,裡急後重。

人參、當歸、枳殼,水煎服。加入陳香櫞尤效。

本方各藥分量,可以靈活運用。其中枳殼,在便秘的情況下,最好是生用。因為生用力量最大。若兼有胸脅脹滿時,可以炒用。

(三)溼秘

溼秘也叫痰秘。它是溼熱、痰飲等阻礙氣機下降,以致大便不能順利排出。溼熱、頑痰膠結,又會出現胸脅痞塞滿悶,或喘促、頭汗出、頭暈眼花等症狀。痰溼在腸中,又會兼有腸鳴。

治療溼秘,主要是用蒼朮、黃連、黃芩、黃柏等清除溼熱,或用半夏、茯苓、橘紅、白芥子、薑汁、竹瀝等搜逐痰飲,再加入一些順氣、降氣藥。如導痰湯煎送控涎丹或礞石滾痰丸。

導痰湯(濟生方):治痰涎壅盛,胸膈留飲,咳嗽噁心,發熱背寒,飲食少思,中風痰盛,語澀眩暈等。

半夏6g,天南星、橘紅、枳實、赤茯苓各1.5g,炙甘草1g,生薑5片,水煎服。

(四)冷秘

便秘的同時,又兼有四肢發涼、喜溫怕冷、舌質淡白、脈搏沉遲等陰寒症狀的,叫作冷秘。冷秘常見於老年人,須用溫潤通便藥,如巴戟天、肉蓯蓉、當歸、熟地黃等。

半硫丸(局方):治冷秘的專方。治痃癖冷氣、冷秘、虛秘。

半夏90g,硫黃(明淨者)60g,二味共研極細,加生薑汁同熬,入幹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搗數百下,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空腹用黃酒或米飲、生薑湯送下。

(五)熱秘

熱秘和冷秘相反,兼見的一些症狀,不是寒證,而是熱證,如面赤、舌幹、小便赤黃、喜涼惡熱、脈沉數等。這樣,在瀉熱通便藥中加入一些潤腸藥就可以了。如:

四順清涼飲(《證治準繩》方):當歸、赤芍、大黃、甘草各5g,水煎,入生蜜一茶匙,溫服。

更衣丸:飛硃砂15g,蘆薈(研)20g,滴入好酒少許,和為丸,每服3~6丸,好酒送服。

又方:芒硝15g,熱酒化開,澄去渣,加香油三、四茶匙,溫服。

又方:鮮生地黃搗汁服。

又方:大黃、黃芩、炙甘草各15g,水煎,入生地黃汁二茶盅,再煎三沸,分二次服。

除了上述五秘以外,還有久病體弱,大便乾燥,努責不下,頻頻入廁,氣虛下陷,裡急後重的,叫作氣虛秘。傷津失血,大便燥結,滯澀難出的,叫作血虛秘。血虛的,應當養血潤腸,如當歸、地黃、肉蓯蓉、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麻仁、蜂蜜等。氣虛的當加入補氣藥,如人參、黃芪等。這些主要是在於臨床時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4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口腔潰瘍(複發性)的聯合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