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所用之溫法,即是用溫性、熱性藥物,振奮人體陽氣,驅除寒邪以治療寒證的治療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陽救逆和溫中祛寒。
《內經》雲“寒者熱之”“治寒以熱”,即是指溫法而言。《金匱要略》對此運用十分廣泛。其中論述有關溫法的原文約50餘條,方劑亦達50首之多,筆者現將《金匱要略》有關溫法的主要運用作一簡述,請同仁參閱斧正。
回陽救逆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篇第十四條:“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四逆湯方:附子一枚(生用)、乾薑一兩半,甘草二兩(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故,乾薑三兩。”
本條原文是論述虛寒性嘔吐,並見陰盛格陽的證治,嘔而脈弱,是胃氣大虛,嘔吐必耗損津液,小便應少,現小便複利,是腎氣不固,腎虛不能利水所致,所有微熱,是陰盛於裡,格陽於外的假熱,由於陽微承盛,陽虛不能溫達,所以四肢厥冷,此時宜用四逆湯回陽救逆,由於病情危重,所以條文說:“難治。”四逆湯方中,附子大熱,其性剽悍,取其壯元陽而回厥;乾薑大辛,其性味辛溫,取其溫胃陽而止嘔;炙甘草緩中而和內外。方後雲“強人可大附子一枚”,目的在於挽回陽亡的局勢。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篇第四十五條:“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方,附子大者一枚(生用),乾薑三兩(強人可用四兩),甘草二兩(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下利清谷而見“裡寒外熱”,是陰盛於內,格陽於外的現象,裡寒是病的本質,外熱是病的假象。即所謂真寒假熱之證,更見“汗出而厥”者,是陰從利而下竭,陽從汗出外脫,陰陽氣不相順接,所以四肢厥逆,這種病情,非常危急,治以通脈四逆湯,急以回陽救逆,通脈四逆湯方即四逆湯倍乾薑而增附子組成,其溫經回陽之力較四逆湯更強,使陰寒去而真陽復。外越的陽自然內返而愈。“人常稟氣於胃,脈以胃氣為本”。尤在涇認為“通脈四逆,即四逆瘦身加乾薑一倍,所謂進而求陰,以收散亡之氣也”。衛源於胃,營源於脾,而“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由於倍用乾薑,中陽大振,而達脈通厥回之效。
溫中袪寒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篇第十四條:“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中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大建中湯方: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復之。”
本文是論述虛寒性腹痛的證治。所謂“心胸中大寒痛”是言其痛勢十分劇烈。“腹中寒”是本證的病機,意味著脾胃陽衰中焦寒甚,陰寒之氣肆行於腹中而為病,當腹部寒氣攻衝,則腹皮突起,似有頭足的塊狀物。向上向下衝動作痛,且不可以手觸近。又因寒氣上衝,寒甚格拒於中,故嘔吐不能飲食。病由脾胃陽衰,中焦寒盛所引起,故用大建中湯主之。大建中湯方中用蜀椒、乾薑溫中散寒以治標,其中乾薑用四兩,比四逆湯裡的乾薑用一兩半,用量尤重,並且與蜀椒同用,可知急於溫陽散寒,使中焦陽氣恢復,自然可以祛除因寒而痛的症狀,同時,又用人參、飴糖溫補脾胃以治本,大建中氣,使中陽得運,則陰寒自散,諸證可愈,故具有溫中祛寒之效。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篇第五條:“胸痺,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協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圖片
本條以一證而出兩方,說明胸痺病證當有虛實之辨,胸痺而又見“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的證候,說明本條陰寒內結較甚,其病勢已由胸膺部向下擴散到胃脘和兩脅之間,且協下之氣又逆而上衝,形成胸胃合併證候,若其人形盛氣實,上述病情表現較急,脈象沉弦有力者,為陰寒邪氣較著,偏於實者,應急速治其標實,法宜通陽開結,洩滿降逆。方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方中枳實消滿,厚朴寬胸下氣,桂枝、薤白通陽宣痺,瓜蔞開胸中痰結,諸藥同用,則痞結之氣可開,痰濁之邪得祛,胸胃之陽可復。中焦陽氣衰微,偏於虛的,當從緩救其本虛,法宜補中助陽,方用人參湯即理中湯。方中人參、白朮、炙甘草補益中氣,乾薑溫中助陽,諸藥同用,則陽氣振奮,陰寒自消。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第五條:“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
本條是論述虛寒肺痿的證治,病為肺痿,證見吐涎沫,不咳不渴,遺尿,小便數,可知此因上焦陽虛,肺氣冷沮而痿,陽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攝津,所以頻吐涎沫,上焦虛寒無熱,所以不咳不渴。肺主治節,上虛不能制下,氣不攝水故遺尿。遺尿,一般指睡眠小便自遺,此處應作小便失禁解。小便頻數,肺中清陽不能上升,故而頭眩,屬虛寒之象。故治療宜用甘草乾薑湯培土生金以收溫肺復氣之功,方中甘草益氣,乾薑辛溫散寒,甘與辛合則生陽,以溫膈寒,肺陽恢復,肺氣充足,治節有權,氣化功能恢復正常則諸證可愈。
其他
血痺虛勞病篇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以溫陽行痺;痙溼暍病篇之用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和甘草附子湯以溫陽逐溼;胸痺心痛短氣病篇之用薏苡附子散以救急止痛(胸痺痛勢急迫),是陽虛邪閉屬胸痺病中的危重證候,當用救急止痛的薏苡仁除溼宣痺。更能緩解筋脈痛之效,又因痛勢急迫,故用散劑,以增強藥效。腹滿寒疝宿食病篇之附子粳米湯以散寒降逆,溫經止痛,皆屬溫法範疇。
讀懂圓運動:理中湯精講精解當你把這個“理中湯”的病機理解透了之後,你透過加減,也會有其它的很多的藥物都能夠用得上。你比如說“砂仁”,“砂仁”它的本義是“升脾陽”,脾陽能夠升,有時候胃氣才能降下來,因為脾和胃是一個圓運動。
那麼胃氣能降,有時候還會“打嗝”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中焦要麼是中氣虛了,就是運化不動,那麼胃氣不能下降,偶然的胃氣能夠下降了,他就能夠打個嗝。胃氣為什麼能下降呢?我們用了“砂仁”,能讓脾陽升上來的時候,它胃氣就能夠降下去。所以說“砂仁”它並不是降胃氣的,它是升脾陽的。透過升脾陽讓胃氣能夠往下降。
“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轉輪行,輪運軸靈”。這是中醫“系統的”治療的方法。那麼這個方子(理中湯)就是透過“運軸來行輪”的方法。
那麼在我們這本書裡面,強調四個字,叫“認定著落”!這是學習這一本書的要訣!
那麼我們認定了土氣的“溼,寒”——土氣“溼”,我們就用白朮,土氣“寒”,我們就用“乾薑”。那麼這兩味藥都有了著落了;
中氣大虛——那麼我們用“甘草”、用“人參”便有了著落了;
從病機上來看,我們認定了這個病是“上逆,下陷”,這種“上逆,下陷”是由於“土氣的溼寒、中氣的大虛”,那麼這一個方子便有了著落了。
在症狀上面,治療的就是“上吐下瀉”。“上吐”是源於胃氣不降,“下瀉”是因為脾陽不升。
“頭痛”是因為軸不轉了,輪也不轉了。它四維升降失調以後,“左不升”那麼他就行動無力,“右不降”就會頭痛。
那麼每一個症狀、每一個藥物都一一對應起來,都和病機(它內在的機理)對應起來,那麼這個方子你在加減、或者在別的方子組合的時候,心裡邊都有“定見”。
“上吐下瀉”可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的不多,但是日常生活中我見得最多的,是因為現在的人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最常見的一個症狀就是“腹瀉”,尤其是慢性腹瀉,有很多人長年地腹瀉。那麼這個“理中丸”它可以用什麼藥呢?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附子理中丸”就是稍加了“附子”之後,讓“附子”溫腎水,脾中陽氣足了之後,它就相火足了,相火足了就能夠生脾土。所以“附子理中丸”也比較常用。
我最開始在我們這個中醫學院門口(在大王村)看病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村裡的老太太,她就說“我這個腹瀉,慢性腹瀉兩年多了,怎麼治都治不好,該怎麼辦呀”?當時看見她也比較窮,另外一方面,她也給我講了“我也找了很多的專家,調理脾胃,但是兩年了,還是看不好,怎麼辦?”。我想來想去,還是“理中丸”。我就告給她用一盒“附子理中丸”,把它化成水,然後分三次,一天把它喝下去,她拿走了兩盒“附子理中丸”。過了幾天她過來告給我說“兩年多的這個腹瀉居然給治好了”!
所以說透過這一個事情,最早也驗證了我們用這個丸藥只要達到一定的量,它也有一定的效果,這個效果和湯藥一樣的效果。
“附子理中丸”你要認定它是虛、寒、溼,那麼有很多的只要是虛、寒、溼的,它都有效。
有的在夏天的時候不一定是霍亂。但是我見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吃雪糕、吃冰棒、吃冷飲,然後表現出來就是“感冒”,但是有肚子疼。這種的“感冒”怎麼治呢?你不能用“發表”的方法。他的病機的原因是“脾胃的寒和溼”。那麼這時候我讓他吃“附子理中丸”,用“附子理中丸”也治了他這個“胃腸道的感冒”。這也是“附子理中丸”一個案例。
“脾胃的溼寒”尤其“體內的溼寒”它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在吃“附子理中丸”的過程中間,很多人他頸椎不舒服、肩膀不舒服,吃“附子理中丸”除了把他的脾胃(大便稀)治好之後,他又給我講“哎!這個頸椎的問題也解決了”!就是因為脾胃是軸,這個軸如果能夠轉,它上下左右才能夠轉得好!就好像那個“頭痛”一樣:那個頭痛疼在頭上,也可能是在頸椎這個部位,如果你的軸能轉了,你的左升右降才能夠轉得更好。左升右降轉得好了,因為“左不升,右不降”帶來的這些病也能夠解決。
圖片
現在還有很多亞健康的人,他們都處在這種“中氣不足,脾胃寒溼”的這種的體質。那麼這樣的體質就容易疲勞。那麼屬於這種體質的人,他的疲勞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行動無力,腿上沒勁,不願意動”,那麼吃“附子理中丸”也有作用。
就是說“附子理中丸”看見是隻治療了脾胃的問題,實際上我們人體是一個系統,在這一個“整個的”系統中間,從本質上來講,調任何一個角度的病變,都可以對系統起到一個整體的改變的效果。
如果你選擇的這個方向是合適的,那麼他全身的各種各樣的病都有很多種治法,你都能夠從一種角度、一個方法,把這個病給治過來。
曾經有一位老中醫他帶他的孫子看病。帶他的孫子看病的時候,他就給他講“今天我教你桂枝湯”,然後所有的病人都從桂枝湯開始加減治療;又一天呢,他說“我教你四物湯”,然後所有的病症都從四物湯的加減開始治療。神奇的是,全部仍然有效!為什麼呢?
就是說他把整個系統已經理解了,這個車輪不轉了,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從任何一個角度撥一下,這個輪子都能夠轉起來。那麼就達到那種“出神入化”的那種境界。
那麼系統的學習,目標就是這樣:我們學中醫要“越學越簡單——越學越簡單!”當你把中醫的知識越學越簡單的時候,那個“理”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就是我們所謂的“入道了”!
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你學習中醫的知識,可以越學越多,但是中醫的那種的“原理”,中醫的那種的核心,它“合於道”的那一部分,越來越精煉、越來越精煉!精煉到最後,很簡單的就是一個系統。然後它的內涵又是非常豐富的!
所以說我希望大家透過對《圓運動》的學習,能夠最後掌握這個最根本的東西,然後靠著它來治療紛繁複雜、無限多樣的疾病。
懷孕的人,“只要你吃的這個藥對人好,那麼一定對胎兒好”,要把持住這麼一個原則去給婦科用藥,尤其是懷孕的。中醫叫做“有故無隕”,就是你有這個病因、原因在,它就沒有傷害。
我曾經給人用過大量的“附子理中丸”和“桂附地黃丸”,沒有任何的傷害,甚至把它們改成湯藥,也沒有傷害。就是在他出現這種“吐逆”的時候,都沒事。
但是,出於另外一種因素的考慮——就是說“安全”的考慮,如果人家有一個胎兒有什麼問題的話,人家會說“我吃過什麼藥,嚐了多少……”所以說你一定要避免這樣子的問題給你帶來麻煩。
這個“榮衛的根”還是在脾胃中土之氣,所以說把脾胃調好了,榮衛它在最外面,中土之氣在裡面,所以用“附子理中丸”預防,你得有這個脾胃的“虛、寒、溼”這個病機存在,你就可以用,不管他是什麼症狀。
吃藥的目的都是為了“不吃藥”,所以當你能夠透過鍛鍊、透過飲食調節、透過生活作息規律的改變,那麼這個要遠遠超過藥。那麼藥物只是短期的糾偏。如果你有這樣的體質,可以這樣慢慢地、少量地長期用,如果沒有這樣的體質,糾過偏了,不難受了,就要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