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一個最能看清人情冷暖的地方。
有位婦產科醫生曾經在網上發過一條影片,講她們作為看不孕症的醫生,都學會了一個原則,那就是:一看是親媽,就放心的請她坐下聊一聊,如果一看是婆婆,那說話就要小心一點了。
因為看了那麼多病例後發現,所有婆婆來陪兒子兒媳看不孕不育的,都是同一個態度:這個不懷孕到底是我兒子的問題,還是我媳婦的問題,如果是我兒子有問題,那我這個錢花的無怨無悔,如果是我媳婦有問題,我可要考慮考慮了。
還有一種故事是,一開始是公公婆婆帶著兒媳來看,攢了可大的勁,後來一兩個月過去了,公婆就不管了,然後就換成了親媽帶著來,因為親媽再不管的話,這段婚姻就要破裂了……
第三類故事,是來做試管的,一開始都是親媽帶著來做試管,一聽說懷上了,然後婆婆就趕緊跟著過來了……
她曾經碰到過一個婆婆,趁著兒媳去交醫藥費的時候過來問醫生:“大夫,他倆這個不懷孕是我兒子問題打還是我這個媳婦問題大?”
醫生見過太多這樣的婆婆了,就對她說:“他倆都有問題,你兒子這個J子不好,活力差,濃度也低,液化時間長,你兒媳婦就是稍微有點胖,減減肥就好了。”
一聽這話,婆婆頓時不吭聲了。
後來這個兒媳婦就過來問醫生說,“剛剛我婆婆有沒有過來問你……”
這一看就是,在家裡的時候就因為這個問題出現了一些摩擦,兒媳婦也瞭解了婆婆是什麼態度,因此猜到婆婆會怎麼做。
另外也是,這種心理太普遍了,也太現實了。
也正是這種現實,逼得醫生也不得不事故,難怪做醫生的會感覺到一種悲涼。
最近很多人在聊年輕人不想生育的問題,那天聽我媽講了一句話,突然理解了他們心中的擔憂。
她說,“你們總說現在不想要孩子,可是這懷孕你不想懷是你說了算,但是你想懷的時候可不見得是你說了算,你們可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孩子一直要不上?”
確實,育齡人群的不孕不育比例正在攀升。據《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全國育齡人群中不孕不育率已高達12.5%,在北上廣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甚至達到15%以上,衛生組織專家預估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將會在近幾年攀升到20%以上。
當然,也不必被這個數字嚇到,很多人並非是真的不孕,而是“不好懷孕”,只要找準病因,堅持治療和調理,是可以懷孕的。
很多人因為生活方式不健康,工作壓力太大,環境汙染等原因,想要懷孕而懷不上。
所以說,不孕不育這個問題,是需要被重視的。
按照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來看,他們的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變得越來越晚,近期公佈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第一次結婚年齡平均達到了30歲左右,一線城市更是高達32歲左右,懷孕時間也就越來越超出最佳生育期。
其次,年輕人經常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加班,吃飯不規律,熬夜,不運動,抽菸喝酒等等,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成為不孕不育率變高的重要原因。
所以說,預防出現不孕不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身體搞好,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不著急結婚,不著急生孩子,但是如果順其自然地到了想要孩子的那一步,不要讓自己想要而不得。
而且如果真的遇到了懷不上的問題,求醫問藥是麻煩事,處理可能出現的家庭矛盾更是麻煩事。
不管問題更多出在男方身上,還是女方身上,不管是身為男方親人還是女方親人,都應該更加客觀包容的來看待這件事,找到問題,積極治療,就可以擁有一個可愛的寶寶。
而且,就算懷不上孩子有很多種解決辦法,查出問題,積極治療是一種,實在不行試管嬰兒是一種,最後,還可以領養孩子。夫妻關係,和生不生孩子不是捆綁的關係,而親子關係,和是否有血緣關係,也並非一定要捆綁,真正維繫一家人的,是情感和日夜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