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原先生是於2013年6月4日來我院初診的,當時面診瞭解到原先生在15年前曾經患有乙型肝炎,當時乙肝五項檢查呈大三陽,治療時斷時續,病情時好時差。3年前又因肢體水腫,到河南省某醫院診治,腎穿刺病理診斷為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膜性腎病)。住院治療1個月,水腫好轉出院。2個月前再次因肢體水腫加重,食慾減退,到當地縣醫院診治,診斷為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住院治療1個月,水腫減輕,飲食好轉,但腎功能未見好轉,且逐漸加重。故尋中醫,看看有沒有辦法可以穩定病情。
來診時,原先生雙下肢有水腫,按之凹陷,自述肢體睏乏,腰膝酸困,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畏寒肢冷等現象,我看了下原先生舌頭,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舌苔白水滑,舌底絡脈稍瘀暗,脈象呈細弱。尿常規檢查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為3.16g,血生化檢查白蛋白29.5g,谷丙轉氨酶9.8U/L,穀草轉氨酶62U/L,尿素氮89mmol/L,血肌酐191.4umol/L,測血壓:136/80mmHg。西醫診斷為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和慢性腎衰竭。中醫辯證分析原先生是水溼毒瘀,由脾腎陽虛,水溼停留,致濁毒內蘊,瘀血阻絡。治療應以降逆和中,化濁通腑,利水化溼為主。
原先生中藥方加減服用4周,於2013年7月2日來院複診,水腫減輕,自述噁心嘔吐明顯好轉,飲食增多,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舌底絡脈稍瘀暗,脈象呈細。尿常規檢查:蛋白(++)。血生化檢查:白蛋白34.4g,谷丙轉氨酶47U/L,穀草轉氨酶42U/L,尿素氮8.1mmol/L,血肌酐153.2umol/L。此乃濁毒中阻減輕,水溼漸去。繼以溫補脾腎,化溼利水,通腑排毒。
2013年9月27日三診,原先生的水腫、嘔吐完全消退,畏寒肢冷明顯好轉。尿常規檢查:蛋白(+)。血肌酐139.2umol/L。此乃脾腎陽虛好轉,繼以補益氣陰,化瘀通絡,解毒祛溼為法。
2014年4月18日四診時,原先生諸症消失,體力增強。尿常規檢查未見異常。血生化檢查:無異常。
中醫治療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鑑於本病的發生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因此積極防治、清除體內乙肝病毒,防止腎臟繼續受損是治療本病的關鍵。臨床研究發現,溼熱毒邪貫穿於本病的始終。所以可應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藥來改善免疫功能,如靈芝、香菇、銀耳、玉竹、茯苓、豬苓、女貞子等。由於溼熱毒邪是本病的癥結所在,故清熱解毒、利溼祛邪可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有助於提高臨床療效。
茯苓
本案證系水溼毒瘀。因患病日久,溼毒傷陽,脾腎陽虛,水溼停留,濁毒內蘊,瘀血阻絡所致。治療先以降逆和中,濁通腑,利水化溼治其標經4周辨證調治,濁毒中阻減輕,水溼漸去,邪去正虛,繼以溫補脾腎,化溼利水,通腑排毒治之。經近3個月的辨證調治,水腫、嘔吐完全消退,尚有舌底絡脈稍瘀暗、脈細、蛋白尿等表現,此乃邪去正虛,血瘀絡阻,以補益氣陰,化瘀通絡,解毒祛溼治之。經近7個月的辨證調治,諸症消失體力增強。尿常規檢查未見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