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缺乏率

美國有超過40%的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中國北方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甚至高達70%中國南方地區,雖然日晒條件更好,也依然有10%-40%的兒童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
哪些人容易缺乏維生素D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肥胖兒童

膚色較深人群

消化系統吸收障礙,如乳糜瀉,克羅恩病……

長期糖皮質激素治療的人群

服用抗癲癇藥的人群

維生素D對健康的影響

寶寶低鈣血癥表現

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鈣質吸收不良,出現易激惹、煩躁、夜驚、出汗、抽筋。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元素的吸收,改善這些症狀。

免疫系統影響

維生素D是免疫調節因子,既可以預防感染,也可以減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維生素D可以有效的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減少兒童期發生哮喘的機率,並減少多發性硬化的風險。

維生素D從哪裡來?

90%的維生素D來自於面板合成。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再多的日晒也不會引起維生素D的中毒,但需要注意的是:

最優日晒時段:10:00-15:00

最優時長:30分鐘左右

(該時長指亞裔寶寶,塗防晒霜會有阻礙)

維生素D是我們終生需要補充的,國內和國外的指南都推薦從出生至少補充到2歲,之後需繼續關注維生素D攝入量直到18歲。

母乳餵養的寶寶

母體帶來的維生素D僅能夠支援寶寶2個星期的需要,而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低,所以自出生起數日,最遲出生後第15天就應該開始服用補充劑了。每天400國際單位,這個劑量要持續喂到1歲。

1歲之後,維生素D的需求量達到每日600國際單位,但隨著這個年齡戶外活動也增加了,需由醫生綜合評估寶寶的活動和飲食,來確定接下來的口服劑量。

配方粉餵養的寶寶

配方粉中新增有維生素D, 一般預設每天吃夠1000ml配方粉的寶寶是無需補充維生素D的。但如果飲奶量達不到1000ml,依然推薦額外補充維生素D。

早產兒 低體重兒 雙胞胎

早產兒(<37周)、低體重兒(出生時<2.5公斤)、雙胞胎,這些寶寶從媽媽那裡獲得的維生素D更少,生長卻更為迅速,因此維生素D補充量為每天800 IU,3個月後可以改為和正常寶寶一樣的每日400 IU。

什麼樣的寶寶需要做維生素D篩查?

維生素D缺乏是通過檢查血清25-羥D水平來確定的,在健康兒童中不做這項篩查,只有存在以下高危因素才推薦: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未補充維生素D 800IU

6個月以上的純母乳餵養未補充維生素D 400IU

生長遲緩、粗大運動發育遲緩

血清生化指標異常(鹼性磷酸酶、血清磷)

慢性腸炎腹瀉患兒

維生素D缺乏的診斷標準?

主要指標:血清25-羥維生素D濃度

次要指標: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

這項指標用來綜合評估成人患者的維生素D缺乏,兒童一般不需要。

可不可以吃魚肝油?

維生素AD,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複方製劑,經常被稱為魚肝油。經常遇到有家長來為寶寶買“魚油”,魚油的成分是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和魚肝油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千萬不要弄混了。

什麼樣的孩子需要補充魚肝油呢?

早產兒(<37周出生)

低體重兒(出生體重<2.5kg)

經濟落後地區或飲食有偏重地區的兒童

醫生診斷確定需要補充維生素A的兒童

維生素AD的補充必須遵從醫囑,不建議自行購買。短期連續服用,或與維生素D隔天交替服用,都是醫生會推薦到的用法。

維生素D的過量中毒

雖然目前維生素D安全上限劑量尚不明確,但由於安全劑量範圍廣,一般不容易發生中毒。

在治療維生素D缺乏症時使用每日10000-50000iu大劑量治療的患者,需仔細監測中毒。

當血清25-羥D水平長期高於50ng/ml時,有慢性中毒的風險,比如發生腎結石。

寶寶急性中毒症狀有厭食、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低熱。

選購維生素D的小貼士

避免選擇複方製劑

避免維生素D與鈣的複方製劑,儘量購買單方的維生素D。

夏季避免使用海外直郵產品

維生素D是油脂性液體,不適合在高溫下長時間運輸,容易發生變質。

留意開瓶後保質期

滴劑開瓶後的有效期一般為2-3個月,具體資料需參考產品說明書,開瓶之後家長需要標註日期和過期時間。

仔細分辨給藥劑量:1滴還是1滴管?

曾經遇到有家長把1 drop理解成1 dropper,每天都餵給寶寶超過10倍劑量的維生素D而發生中毒。

不建議買過大容量的產品

有的產品一瓶足夠吃半年,不建議購買這樣的產品。

油脂性基質很容易因為儲存時間過長、環境溫度過高而氧化變質,變質後味道發生改變(辛辣、酸敗),而寶寶尚沒有語言表達能力,變質後難以被發現。

採用清潔的喂服方式

喂服時懸空滴入寶寶口中,滴嘴不可以直接接觸寶寶口水和媽媽的乳頭,避免將細菌帶入原瓶,使藥液提前變質。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酒臉紅的人和喝酒臉白的人,哪種更傷肝?答案確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