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腸梗阻是由於腸腔被堵塞,不能通氣和排便。其主要症狀是痛、吐、脹、閉:痛就是腹中疼痛,吐就是不自主地嘔吐,脹就是脹肚,閉就是無法通氣和排便。

作為一種常見的外科急症,腸梗阻危害極大,只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人們才會重視腸梗阻,從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與治療。

一、腸梗阻的危害

(一)引發感染及毒血癥。普通人可以透過腸蠕動讓腸內的物質不斷流動與更替,所以,人體小腸是處於無菌狀態或者處於很少細菌環境之中。一旦受阻,內容物就無法流動與更替,小腸所處的無菌環境就會受到破壞,進而引發感染及毒血癥。

(二)導致腸膨脹。當腸梗阻發生時,堵塞住的腸由於不易通氣而脹氣,腸體就會採取增強蠕動反應來應對腸梗,這種強烈的蠕動反應會造成疼痛。這時食管的括約肌會發生鬆弛性的反應,病人就會不自主地將大量的空氣吸到腸胃之中。腸梗阻的時候會有許多的液體和氣體在靠近梗阻的部位聚集,這一聚集反應會造成腸腔壁不易吸收水分,隨之又會促進它的自我分泌,這樣腸中的液體就會越來越多,導致腸膨脹加劇。

由於持續梗阻,腸管內的壓力升高,導致腸壁靜脈出現迴流障礙,引發腸壁充血而水腫,增加通透性,持續的話就會阻斷腸壁血流,讓簡單的腸梗阻轉變成絞窄性腸梗阻。腸膨脹嚴重時,會抬高橫膈,干擾患者的迴圈功能及呼吸。

(三)造成電解質及體液流失。腸梗阻的時候會造成腸膨脹而引發反射性嘔吐。在位置處於高階的小腸堵塞就會造成很多次數的嘔吐,很多的水和電解物質就會被吐出人體之外。低位的腸堵塞時,雖然嘔吐的次數相對於高位來說是極少的,但是由於腸粘膜吸收能力下降,同時分泌液量增大,導致受到梗阻的腸腔聚積了高達 5-10L 的液體,並且這些體液含有許多的碳酸氫鈉。雖然這些體液並沒有被排出患者體外,但是由於腸腔相對來說是封閉的,導致體液無法回到血液中,間接造成了體液的流失。

二、腸梗阻的預防

(一)調節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度:無論是使用手術或者其他手段,調節水、電解質和酸鹼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注射葡萄糖、等密度的鹽水;

如果腸梗阻已經出現了挺長時間,病人也需要補充鉀元素,尤其是對於那些嘔吐比較頻繁的病人。但是注射的藥液的種類和用量也需要根據病人的嘔吐、缺水的情況,以及血液的濃度、尿液的排出量來判斷,還需要考慮血清中的鉀、鈉和二氧化碳的情況進行判斷。腸梗阻疾病在早期時,是非常容易治癒的。但是如果是晚期或者是絞窄性腸梗阻,就需要注射血漿或者血漿的替代物,來補償患者因為疾病而喪失的血漿和血液。

(二)減少腸胃的壓力:這是減少腸梗阻比較好的一項措施,對腸胃進行減壓措施,排出腸胃內部的氣體和水分,可以減緩腹脹的感覺,腸胃減壓後,可以降低腸體內的細菌和有害物質,提高腸腔的血液迴圈效能,改良了局部疾病的情況和身體的健康。腸胃減壓通常使用短的、單腔胃管。但是對於那些較低位的腸梗阻,就需要採用較長的雙腔M-A管。它的低端可以使用通入氣體的薄膜體,透過腸胃自身的蠕動來帶動 M-A 管進入到阻塞的部位,從而達到減壓的效果。

(三)預防感染及毒血癥:使用抗生素可以預防細菌感染,對減少有毒物質的產生有作用。對於普通腸梗阻疾病通常不使用這種方法,然而當腸梗阻疾病到了晚期,尤其出現絞窄性腸梗阻時,就需要採用這個措施。

三、腸梗阻的治療及護理

(一)腸梗阻的治療。在治療腸梗阻疾病的時候,不同病人的病症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造成腸梗阻的因素有許多種,這對治癒疾病是非常重要的,治療的方法多數為保守性治療,主要是解除痙攣、消除疼痛、通順排便、對腸胃減少壓力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一般情況下一些患者能夠進行排氣和排便的時候,腸梗阻就可以得到治癒。但是超過了 3 天時間,患者依舊沒有排氣和排便的話,肚子脹氣和疼痛就更加嚴重,這就需要採取手術措施進行應對。因此治療腸梗阻疾病的方法,主要是結合誘發腸梗阻的因素對症施治。

(二)腸梗阻的護理。通常包括日常護理及治療期間的護理。

1.日常護理。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尤其應戒菸戒酒,同時防治腸蛔蟲類疾病。應給腹部大手術患者和腹膜炎患者開展腸胃減壓,手術時亦要輕柔操作,儘可能地減輕腹部感染。根據醫生交待,需要長期治療,定期複查。適當鍛鍊身體,不要產生勞累的感覺,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過於緊張。

2.治療時的護理。發生急性腸梗阻時不要飲食和飲水。在疾病早期需要對腸胃減壓和護理胃管,儘可能地不讓胃管在鼻腔運動,降低胃管刺激而造成的噁心。同一時間,應關注胃管引出物的形狀及性質。如果患者排便和排氣順暢,這表明疾病已經得到緩解,即可以適當進食,但是對於糖與牛奶等物要少吃,緩緩地給予半流質飲食,當患者飲食恢復正常後方可提供高蛋白食物。

總之,腸梗阻危害甚大,不可輕忽。早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加以預防;不幸發病,透過及時治療,還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直至最終治癒。

5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中醫:一招調陰陽平衡治療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