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三九”初始的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漸漸回升,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此時最宜培補元陽。

為什麼冬至後要艾灸?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所謂“冬至灸”,是指在冬至這一節氣,天氣冷到極時,陽氣開始上升,此時艾灸可補充陽氣,增加人體免疫力,隨自然界陽氣的提升,天人合一,起到強身健體的功能。

“三九督灸”是根據“天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指導,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即三九天在督脈腧穴上施以灸療,將人體這種初生陽氣鞏固在體內,慢慢生髮生長,為體所用,起到溫陽益氣活血、健脾益肺補腎、通經活絡止痛、散寒祛風除溼的作用,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和免疫力,達到“未病先治、既病防變”的目的。

“三九督灸”適用人群

1.治已病:主要治療冬季常見慢性病,如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咽炎、各種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尿頻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腎炎、月經不調,以及頸肩腰腿痛、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2.治未病:重點調治亞健康狀態,如慢性疲勞綜合徵、失眠、神經衰弱、抑鬱、焦慮、疲倦、頭痛、頸肩腰背痠痛等,對於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發作性疾病病史的亞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3.強身健體:透過“督脈灸”來提高人體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腳冰冷等症狀,對夏季已做過“三伏貼”的患者,有鞏固和增強療效的作用。

冬至後日常養生

1.“躲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

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

2.“養”

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3.“固”

中醫認為“冬季與腎臟相應”“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1)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2)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為度。

(3)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

同時,冬至是一年中艾灸養生的最佳時機,此時艾灸可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更好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推薦神闕穴和督脈。

4.“補”

冬至期間,氣候寒冷,應注意養心陽藏腎精。冬至養腎宜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另外,還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食物或結合藥膳進行調補,以助發陽氣、利於封藏。

溫補類食物:如龍眼肉、荔枝、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溫補一定要適量,並且要忌生冷,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主。特別是血虛的人適宜吃溫性食物,如羊肉、雞肉、鱔魚、海蝦等,但要注意不可過量,否則,過多食用溫性食物會容易上火,損陰津,口腔容易潰瘍,容易引起咽喉炎等。

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山藥等。

滋補類食物: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海參、甲魚等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衡水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市級定點服務機構

推拿康復科作為衡水市重點中醫專科和市中醫醫院特色專科,堅持中醫傳統康復技術和現代康復治療於一體,專注並擅長治療各類疼痛性疾病以及骨關節疾病康復、骨傷康復、中風康復,小兒腦癱康復等。尤其對殘疾兒童的康復十分重視,幫助我市兒童走向康復、健康成長,讓無數家庭重獲希望。

1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性學專家告訴你:對於無性婚姻,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