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每天要進食,新陳代謝後會形成排洩物、排遺物,以及廢氣。我們常用"放屁"來形容一個人說的是廢話,而"屁"正是人體排出來的廢氣。
都說"人生之氣,豈有不放之理",但你我總難免遇到不方便放屁的時候,比如不希望在人群中臭到別人,又比如擔心發出聲響出糗,只好努力憋回去,其中又會牽扯出不少憋屁失敗的故事。
言歸正傳,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有味道的科普:我們人憋回去的屁,最後都去哪了?
放屁,是正常現象古代的很多俗語都跟屁有關,譬如"脫褲子放屁""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等等。其實就像餓了渴了一樣,放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現象。
我們的腸道中活躍著超過1000種微生物,它們會將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進行分解,而這個過程會產生氣體,氣體透過肛門排出,就是我們說的"屁"。
正常來說,一個人一天會放6-20個屁,平均下來,有聲響的大約有1-2個,排出的氣體加起來大概為500毫升。一個人的一生中,可能要放三萬五千多個屁。
那麼,為什麼明明吃進去的食物這麼香,有些屁卻這麼臭呢?這跟屁的構成有關。
據瞭解,屁的成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氮、氫、二氧化碳、甲烷等無臭氣體,佔比高達99%;另一類則是佔比不到1%的氨、硫化氫、糞臭素、揮發性胺等微量氣體。後者雖然佔比微乎其微,卻決定了屁的味道,比如硫化氫就使得屁聞起來非常的臭。這種屁聲音不大,味道卻很有存在感。
不過,雖然放屁對於我們來說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卻不被允許放屁,他們就是宇航員。有網友曾向NASA宇航員提問他們能否在太空放屁,而宇航員的回覆是:不能。為了降低放屁的機率,科學家們會透過調節飲食等方式來幫助宇航員。
人憋回去的屁,最後都去哪了?雖說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上不方便放屁的場合。比如正跟生意夥伴、同事在會議室裡商討工作,萬一放出個有異味的屁,即使不會對談判產生影響,自己心裡也會覺得尷尬。
再者說,我們多少都經歷過被臭屁燻到頭腦發脹、思維短路的時候,自然不好意思成為"罪魁禍首"。
所以這種時候,我們通常是能憋則憋。但這些憋回去的屁,都去哪了?
不得不說,我們的屁還是有很強的適應性的。在被"收回"體內之後,它會被吸收到血液裡,跟著血液進入全身迴圈,最後到達肺部,在呼吸的時候被帶出去。
由此可知,"你放屁""你嘴巴怎麼這麼臭"再也不單單是罵人的話,也可能是在闡述事實:如果一個人曾經憋過屁,那麼這些憋回去的屁有會在說話的時候釋放出來。
那麼,被身體吸收的那些屁,會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呢?通常來說,憋屁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後果,但卻會帶來一定的不適,比如腹脹、疼痛等等。
並且,在憋屁的時候,人所承擔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既要調動所有的精神和全身的肌肉去行動,又要擔心"憋屁失敗"這一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所以,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能不憋則不憋。
端正放屁的心態在公共場所放屁,是面子上過不去;但是屁憋久了,難受的是自己的身體。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比起尷尬,還是身體健康比較重要。只要用正確的心態看待放屁這件事,我們的心理負擔就沒那麼重了,也就不會出現經常憋屁的情況。
而在避免尷尬這方面,也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採納的。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避開人群悄悄放掉,比如去衛生間解決,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選擇憋著,就是因為沒有選擇,那麼不妨看看以下的思路。
首先來聊聊怎樣避免放響亮的屁。
很多動物包括人類,都有"聽聲辨位"的能力,聽到聲響,就知道聲音大概是從哪個方位傳來的。如果你放出一個驚天響屁,相信周圍人的目光都會若有似無地看過來。如何避免這類尷尬的情況呢?
有專業人士給出了建議:如果你有想放屁的慾望,又實在無法避開人群,那麼可以立刻調整自己的姿勢,撅起屁股、讓臀瓣自然分開,這樣一來,放出來的屁就有了一條"大道坦途",最後能達到悄無聲息放屁的效果。
其次來聊聊如何讓放出來的屁不那麼臭。
臭屁在密閉的空間裡無異於生化武器,讓人感到無法呼吸。想要讓屁不臭,就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了,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下功夫。
一是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促進腸胃蠕動、營養吸收;二是細嚼慢嚥,避免吞入過量氣體,這也是對腸胃有益的;三是做好飲食管理,多吃蔬菜水果,儘量少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含硫物質(花菜、大蒜、雞蛋等等)。
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放屁過多,或者幾乎沒怎麼放屁,就意味著你的身體可能有些問題,不妨去做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