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臨床治病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時因地調整處方,方能收到良好效果。胃是人體重要器官,胃痞是多發的一種胃病,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和調理,長此以往,就會引起全身其他臟腑的病變。

病症隱蔽 較難發現

胃痞不是大病,但是很難發現。胃痞經常表現為胃脘部脹滿痞悶不舒服,按壓不痛且柔軟,外部並無脹急之形,是臨床特徵的一種脾胃病證。因為胃痞並沒有痛感,有時偶爾發作或伴隨其他輕微症狀,容易被患者忽視,很多病人感到不舒服,但是說不出來,因此這時就需要中醫能敏銳察覺病症所在,予以療法。

“這個病老祖宗很早就發現了”,《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都有記載。

《素問·異法方宜論篇》中記載:“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專家解釋,這是從外在環境和飲食習慣說明了滿病的病因是髒寒。《素問·五常政大論篇》中記載:“備化之紀,氣協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齊修。其氣平,其性順,其用高下,其化豐滿,其類土,其政安靜,其候溽蒸,其令溼,其髒脾,脾其畏風;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棗,其實肉,其應長夏,其蟲倮,其畜牛,其色黃,其養肉,其病否”,專家認為,這裡的“否”同“痞”字,說明痞滿是脾胃病中的常見病症。《素問·五臟生成》中指出,“腹滿月真 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這裡也明確指出了脾胃失調是滿脹的根源。

此外,《傷寒論》中對胃痞的理法方藥論述也頗為詳細,如“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傷寒論》中指出該病病機是正虛邪陷,升降失調,並提出了寒熱並用,辛開苦降的治療方法,因此,所創的諸瀉心湯是治痞滿的祖方,且一直為後世醫家所推崇。

“但是我們不能只根據理論,抱著經典不放,要適時發展”。專家講到,多年來,自己治療胃痞效果顯著的原因就是因為能夠以經方為參考,並根據病人情況對症下藥。

治療胃痞,“臨床一般都以脾胃為主,我認為肝和肺都有關係”,所謂調胃必調肺,調脾必調肝,臟腑是一個系統,“不能顧此失彼,要全面看待”。

因此,秉著整體原則,不將胃、肝、肺割裂開來,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外感內傷 因症而異

該病的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因感受外邪治療不當,濫用攻下之法,使脾胃受損,外邪乘虛而裡結於胃脘,中焦氣機阻塞,胃失和降,胃氣壅滯,遂成痞滿;飲食習慣無規律致使脾胃損傷,包括飲食過於偏嗜,飢飽無度,飲食時間不規律等因素都可以導致食谷不化,阻滯胃脘之氣,而成痞滿;脾胃素來虛弱,脾虛不能運化水液,致使痰濁內生,胃氣壅塞而生痞滿;情志失調,肝、心、脾三髒氣機逆亂,升降失職,形成痞滿。

“因此,對於胃痞的治療原則要因症因時而異”

注重臟腑 調理氣機

“氣是中醫和其他醫學的一大區別”,清陽和濁陰涉及到精、氣、血和津液等基本物質,其中氣是起主導作用的,從調氣入手來治病是中醫治病的基礎。氣在人體內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調理臟腑氣機的方法來治病,在中醫經典和歷代醫著中都有闡述。

從《黃帝內經》對氣的記載,到近代醫家張錫純在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大量記載了調理氣機以治病的方法,張錫純以經典為基礎,融匯前賢的觀點,在實踐中創造了不少有效的方劑,如“薯蕷納氣湯”“參赭培氣湯”“寒降湯”“溫降湯”,尤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氣下陷這一概念,由此可見,歷代醫家很是重視從氣入手治療臟腑之病的。

因此,注重臟腑氣機條暢並從調理氣機入手來治病,對於胃痞一病的治療也提供了很好的啟發。

“胃居中焦,和脾一起作為一身之氣升降的樞紐,胃痞一病基本表現是胃氣鬱滯不降,因此,針對胃痞一病,首先應當調理脾胃氣機,同時兼顧全身氣機升降。”

脾胃氣機升降作為一身氣機升降的樞紐,會決定一身之氣的正常執行。脾胃氣機失調導致的胃痞會引起全身氣機失調變生多證,故治胃痞當兼顧全身氣機,依證加減藥物提高療效。胃痞一病不僅要行胃氣,還要理脾氣,脾胃同調是根本。

總之,胃痞的病因不論是內傷還是外感,在本臟腑還是他臟腑,都有全身氣機失調的症狀,故對於胃痞一病,當視兼證調理多臟腑的氣機運動,如舒肝氣、降肺氣、固腎氣等不一而足。當然,調理氣機,並不是僅僅使用氣分藥,而是以恢復全身氣機正常為治胃痞的根本,對精、血和津液的調理不應當損傷正常氣機。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常用養生補益藥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