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陳潮祖(1929--2018),男,四川省宜賓人。因母親宿疾久困,常延醫診冶,長期耳濡目染,漸至心有所感,情有獨鍾,遂矢志岐黃,以濟世活人。18歲時,從同里名師孫芳庭習醫,學成,懸壺桑梓,醫譽鵲起。1958年入成都中醫學院師資班學習,結業後,留校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至今。l991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部選定為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教師。陳老臨證經驗豐富,曾自創多首驗之有效的臨床經驗處方,總結如下:

一、定眩飲

組成:人參10克、白朮10克、天麻10克、半夏20克、茯苓30克、澤瀉30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肺脾腎三髒陽氣不足,水飲停聚,濁陰上泛,矇蔽清陽所致之眩暈。

二、洩洪飲

組成:制附片15克(先熬20分鐘)、麻黃10克、細辛5克、陳皮10克、茯苓皮30克、大腹皮15克、桑白皮15克、生薑皮10克、紫蘇梗20克、白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脾腎陽虛而又兼肺氣閉鬱之水腫。

三、木香蜈蚣散

組成:木香30克、蜈蚣10克。

用法:上二藥共研細末,成人每次2~3克,每日3次,白酒或黃酒送服;小兒每次1~2克,

甜酒煮服。

適應證:一切原因不明的睪丸腫痛。

四、調氣活血湯

組成:細辛5克、當歸10克、川芎15克、牛膝20克、甘草5克、石菖蒲15克、木瓜2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臺烏10克(夾溼加蒼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跌僕閃挫,寒凝氣滯及原因不明之慢性腰痛。

五、蕁麻疹驗方

組成:羌活12克、防風12克、荊芥10克、川芎10克、殭蠶15克、蟬衣6克、薄荷10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人參10克、麻黃10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杏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風寒鬱表所致之蕁麻疹反覆發作,久治不愈之證。

六、烏鬚生發飲

組成:制首烏30克,熟地20克,枸杞20克,當歸6克,鹿角膠20克,黃芪30克,麻黃6克,白芥子l0克,乾薑6克,肉佳3克,三七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中首烏、熟地、枸杞、當歸、鹿膠填精補血為本;黃芪大補肺氣而助精血營運敷布;麻黃宣通肺衛,開啟毛竅,而為精血營運敷布之先導;白芥子搜逐經隧痰濁,三七粉逐瘀通絡,共暢精血營運敷布之道路;肉桂溫下元,通腎氣,而促精血生化之機;乾薑溫脾陽,助諸藥及水谷之運化吸收而壯精血生化之源。全方從骨髓到經脈,到肌肉,到膚表,到毛竅,層層開通;從精血之滋,到精血之化,到精血之執行流通,到精血之敷布吸收,環環緊扣。用思之精深,結構之細密,法度之謹嚴,古今同類醫方,罕與倫比,故其效驗之卓著。

一.江浙南方地區常用貼敷配方彙集

一、兒科

1、口腔潰瘍

熱症用藥:大黃、黃連、膽南星、吳茱萸各等份;

寒症用藥: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份;

寒熱交雜用藥:黃連6份、肉桂1份、吳茱萸3份;

貼敷:雙側湧泉穴或天突穴

2、手足口病

用藥:大黃、黃連、紫花地丁各等份,冰片0.5g、加潘生丁;

貼敷:雙湧泉穴;加口服王氏保赤丸

3、風熱感冒型發熱

用藥:柴胡15g、黃芩10g、葛根10g、羌活15g、生石膏15g、人工牛黃15、紫雪散、用安乃近針調和

貼敷:大椎

4、風寒感冒型發熱

用藥:麻黃、桂枝、杏仁、甘草、荊芥、防風、羌活各等份;

貼敷:大椎

5、暑溼感冒

用藥:杏仁、豆蔻仁、薏苡仁、滑石粉、淡竹葉、厚朴、通草、半夏各等份;加佩蘭、用藿香正氣液調和。

貼敷:神闕穴

6、小兒毛支

用藥:黃芩7g、川貝7g、地龍7g、白朮7g、懷山藥15g、雲南茯苓15g、生南星5g、全蟲5g、殭蠶5g、甘草5g、蟬蛻5g;

7、腸繫膜淋巴結炎

用藥:元胡、肉桂、敗醬草各1g,加鹽炒白胡椒0.5g;

8、皰疹性咽峽炎

用藥:大黃、黃連、吳茱萸各等份,冰片0.5g、用清開靈針調和;

貼敷:雙湧泉穴

9、流行性腮腺炎

組方:大黃1g、芒硝1g、消炎痛4片,緩釋液調和。

貼敷:患處(冷敷20-25分鐘效果更佳)

10、小兒腹瀉

寒瀉用藥:丁香、肉桂、附子、車前子、硫磺、吳茱萸各等份,白胡椒半份,薑汁2-3滴調和;

熱瀉用藥:葛根、黃連、黃芩、黃柏、生白芍、生甘草、秦皮各等份,正氣水調和;

秋季腹瀉用藥:生蒼朮20g、炒白朮20g、石榴皮20g、赤石脂15g、丁香5g、肉桂5g、吳茱萸5g,取3g薑汁、米醋;

貼敷:肚臍

二、疼痛

1、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

用藥:生川烏、生草烏、馬錢子、曼陀羅、當歸、川芎、獨活、火龍衣、麻黃、細辛、六六通(路路通)、大血藤、吲哚拉辛。

貼敷:從大椎貼到中膂,五連貼,5分鐘止痛,一次見效。

2、關節炎/骨質增生

用藥:馬錢子、曼陀羅、三七參、龍血竭、當歸、川芎、川烏、草烏、細辛、燈盞花、大血藤(血竭)、伸筋草、骨質增生丸;用陳醋調和。

貼敷:疼處一次五分鐘止痛,最多7天痊癒;若想3分鐘止痛,用利多卡因調和,另加雙氯芬酸鈉片。

3、痛 風

組方:全蟲、土元、蜈蚣、地龍、黃木、制川烏、制草烏、曼陀羅、龍血竭、當歸、秋水仙鹼片,用小蘇打調和。

貼敷:足底湧泉穴

4、肩周炎

組方:生川烏、生草烏、燈盞花、馬錢子、生麻黃、雪上一枝蒿、吲哚拉辛、富馬酸酮替芬片、酮洛芬腸溶膠囊、賽庚啶片。

貼敷:阿是穴;一次見效,三天痊癒。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組方:當歸、川芎、生地、菊花、防風、白芷、薄荷、丹參、紅花、石決明、石膏、浮萍、三七花、天麻;緩釋液調和。

貼敷:直接從頸椎貼到腰椎,五連貼五分鐘止痛,一次見效。

6、痛風性關節炎

組方:大黃、芒硝、冰片、氫噻嗪片、秋水仙鹼片18片、或舒筋活血片8片;用小蘇打水調和。

貼敷:足底湧泉穴;治療一例,兩貼就痛止腫消。

三、婦科疾病:

1、月經不調(口服貼敷皆可)

組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丹參、香附、元胡、白芷、田七、血力花、生花、雞血藤、一見喜(穿心蓮)、血見愁(夏枯草)。

用量:0.5-1g

貼敷: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三陰交、中膂,貼敷一次見效

2、婦科炎症(痛經)

組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柿葉、兩面針、夏枯草、大血藤、半邊蓮、三稜、莪術、速效救心丸。

用量:中藥0.5g-1g,西藥1-2片

貼敷:關元穴、腎俞穴、中膂穴,三劑同用,即時止痛。

3、急性乳腺炎

組方:大黃、冰片、制乳香、制沒藥、穿山甲、呋喃西林、血見愁、日行千里、烏毛蕨;一次見效,最多三天全部好轉。

4、子宮積液

組方:茯苓皮、金錢草、澤瀉、木通、石韋、呋喃西林、一見喜(穿心蓮)。

貼敷:關元、三陰交、衝門、腎俞穴、膀胱俞;一次見效。

四、其他病症

1、帶狀皰疹

組方:益康唑、更昔洛韋、炎琥寧、呋喃西林、VC、紫草、黃柏、苦參、火龍衣、日行千里(穿心蓮)、蒲公英、忍冬藤,用五福化毒湯(紫草;升麻;甘草;蟬蛻;地骨皮;黃芩(酒炒);木通;各等分水煎服)調和。

貼敷:神闕穴、腎俞穴,一次見效,五天痊癒,不復發

2、牙 痛

組方 :炎康靈、牙周寧、呋喃西林、吲哚拉辛、曼陀羅(洋金花)、川椒、細辛。

用量:中藥0.5g-1g,西藥1-2片

貼敷:大椎,(一止疼痛,當時見效)

3、前列腺增生

組方:呋喃西林、654-2片、大王、芒硝、非那雄胺片、竹林胺(鹽酸酚苄明片),用八正散調和。(八正散組成: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

貼敷:膀胱經5貼(大椎到中膂),水泉2貼,一天見效,3天痊癒。

4、腎結石

組方:金錢草、雞內金、柴胡、元胡、鬱金、澤瀉、海金沙、丹參、川軍、芒硝、茵、陳、黃連、豬苓、白芍;內服。外敷此方再加:蜣螂、琥珀。

貼敷:大椎到中膂六連貼,委中、湧泉,一次見效!用此方後多喝白開水效果更佳。

5、溼 疹

組方:蛇床子、黃連、黃柏、白鮮皮、苦參、虎杖、紫花地丁、地膚子、扁蓄、茵陳、蒼朮、花椒、紫草、青黛、冰片。

貼敷:貼敷區域性,一次見效。

6、痔 瘡

組方:黃芪、白芷、白芍、當歸、川芎、冰片、升麻、長蟲草、火龍衣,各等份研磨調敷。

貼敷:督俞穴、脾胃俞穴、中膂,三劑透皮同貼

7、支氣管哮喘

組方:桑白皮、桔梗、紫苑、茯苓、半夏、陳皮、米殼、川貝母、灸麻黃、杏仁、白前;用定喘針調和。

貼敷:定喘穴、肺腧穴、膻中穴、中腕、神闕、大腸腧,一次見效

二.慢性咳喘貼敷療法靈驗方

一方

【處方】肉桂、細辛、生地、桃仁、生甘草、白芥子、丹參、象貝母等。

【製備用】上方研末製成藥餅,大小約一元硬幣,厚約3mm。成人取大椎、膏肓、肺俞、靈臺;小兒取大椎、膏肓穴貼藥餅,再艾灸藥餅,讓面板有灼熱感為度,冷卻再灸,反覆3次後固定藥餅2小時再取下。每週如上法1次,共3次。

【主治】咳喘症。

【功效】痊癒率22.5%,顯效率58%,有效率8.6%,總有效率88.71%。

【出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J] .2003.27(4):78。載朱勇經驗。

第二方

【處方】白芥子9g,細辛9g,甘遂6g,延胡索9g

【製備用】上藥共研細末.用時取藥末適量,以生薑汁調後製直徑4cm,厚為0.5cm藥餅,敷貼肺俞、扶突、膈俞、膻中等穴,覆蓋固定。體虛易感冒者加大椎、足三里穴;以喘為主者加貼定喘、湧泉穴;痰多者加貼豐隆穴;以咳為主者加天突、列缺穴。每兩天換藥一次,15天為1個療程。

【主治】哮喘。

【功效】活血化瘀,溫陽散寒,解痙利水,宣肺平喘。經治50例患者,治癒21例(42%),好轉22例(44%)。總有效率86%。一般治療時間為1~2個療程。

【岀處】中國中醫急症[J] .2003, 12 (2):173,載王俊經驗。

第三方

【處方】白芥子、蘇子、萊菔子、地龍等。

【製備用】上藥研末,調配成泥膏狀,製成直徑為1cm、厚約0.3cm大小厚薄的藥,擇農曆頭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及冬至日貼敷定喘、肺俞、腎俞、天突、膻中穴,用膚疾寧膠布膏固定。

【主治】哮喘。

【功效】據載共治療觀察哮喘兒50例,結果氣喘兒顯效率86%,總有效率94%;咳嗽顯效率84%,總有效率92%;咯痰顯效率84%,有效率94%;哮鳴音顯效率76%,總有效率90%

【岀處】中醫雜誌[J] ,2003.44 (3):183- 185。載範華等臨床研究。

第四方

【處方】白芥子90g,輕粉6g,鳳仙花根150g。

【製備用】共熬成膏,貼背脊1~5椎處。

【主治】哮喘寒症。

【注意與禁忌】白芥子對面板有刺激,不宜久貼。熱喘者忌用。

第五方

【處方】麻黃120g,老薑120g(搗爛),麵粉120g。

【製備用】上藥麻黃細研,合三味加酒炒熱,包敷背心。

【主治】哮喘。

第六方

【處方】老薑9g,麻黃4.5g。

【製備用】上二藥濃煎熬膏,將膏藥攤在狗皮膏上,貼背部膏肓穴。

【主治】哮喘。

第七方

【處方】細辛1.5g,麻黃2.1g。

【製備用】上二味研極細末,將藥末撒在陽和膏膏藥上,貼肺俞穴。

【主治】哮喘。

第八方

【處方】白礬30g(研末),麵粉、醋各適量。

【製備用】上三味和勻做成小餅,貼患者兩足心,布包一晝夜。冬季須將小餅放鍋中烙熱使用。

【主治】哮喘。

第九方

【處方】鳳仙花(根、葉並用)。

【製備用】水煎濃汁,乘熱蘸汁在背上用力擦洗,冷後隨換,擦至背部發熱為止。

【主治】哮喘。

第十方

【處方】鳳仙花全株。

【製備用】洗淨搗爛絞汁,加入高粱酒30g,攪勻,然後用手蘸汁輕拍膏肓穴,隨蘸隨拍,至微痛為止。可連拍數日。

又:鳳仙花全株搗爛,敷背脊骨下至尾骨,見熱即除去。

【主治】哮喘。

第十一方

【處方】鮮白芥子。

【製備用】研細末,取少許,水或蜜調,攤布上貼背部肺俞穴,3小時後揭去。

又方:用薑汁調,敷肺俞穴,面板紅即去掉,不使起泡。

【主治】哮喘。

第十二方

【處方】薑母一塊,蒜二頭。

【製備用】共搗研,用布包好擦背部第三胸椎處,擦至極度熱為度。

【主治】哮喘。

第十三方

【處方】鳳仙花或子,吳萸。

【製備用】研極細末,加麵粉和大麴酒,拌勻揉成小藥餅,烘熱貼背心。

【主治】哮喘。

第十四方

【處方】白芥子45g,半夏9g,輕粉6g。

【製備用】共研極細末,取少量,用蜂蜜調敷於天突、肺俞穴。

【主治】痰喘。

【出處)吉林省衛生局編《中醫驗方和秘方彙編》。

第十五方

【處方】梔子、杏仁、桃仁各15g,糯米7粒,白胡椒3g。

【製備用】共搗爛加蛋清少許調勻,睡前敷湧泉穴。

【主治】哮喘。

第十六方

【處方】川烏、草烏、桑枝、桃枝、棗枝、柳枝、官桂、白芷、當歸、白芨、白薇、赤芍、烏藥、牙皂、連翹、茯苓、木鱉子、乳香、沒藥各等份。

【製備用】適量麻油浸藥一宿,然後去渣,再加適量黃丹收膏,長夏三伏天使用。用時將藥膏攤在直徑6cm的厚布上。加溫後貼兩側肺俞、膏肓穴。隔5天換藥1次,連貼9次。連續三年伏天治療,每年治時服蛤介尾2對,胎盤1~2個。

【主治】哮喘。

【岀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8.6。載鄭亞夫經驗。

第十七方

【處方】 A.麻黃、桂枝、細辛、五味子、杏仁、遠志、半夏、黃芪、甘遂等。

【製備用】上藥共研細末,以薑汁和丸如彈子大,用膏藥貼敷華蓋、膻中、雙側膏肓、膈俞穴。

【主治】哮喘虛寒型,症見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肢冷、尿頻或不禁;便溏喘甚,腰痠足軟,口淡不渴,喜熱飲。

【處方】B.麻黃、杏仁、石膏、黃苓、桑白皮、白芥子、甘遂等。

【製備用】上藥共研末,豬膽汁調和制丸如彈子大,用膏藥貼敷於華蓋、大椎雙側肺俞。

【主治】哮喘痰熱型。咳痰黃稠粘或痰中帶血,胸悶氣粗,咽痛,口渴喜冷飲,小便黃,大便堅或溏而不爽,舌苔黃或薄黃膩;或弦滑或數。

【治療時間】A、B方貼敷時間為伏天的夏至至大暑,臘月的冬至至大寒。每一時令貼敷3次,每次間隔1周。連續貼敷2年當時令為1個療程。

【功效】A、B方治療162例,顯效93例,好轉35例,有效20例,無效14例。

【出處】浙江中醫雜誌,1984.8。載張其源經驗。

第十八方

【處方】白芥子2份,生大黃1份。另備白芨適量。證屬虛寒者加肉桂末1~2g,實證者加冰片0.5-lg。

【製備用】前二味與證屬加藥共研細末,儲瓷瓶。白芨單獨研末儲備。用時取擬證型藥末3〜6g,摻白芨末適量,加水、酒各半調勻,製成黃豆大小藥丸,置膏藥或膠布上敷貼所取之分組俞穴。1組為肺俞(左)、腎俞(左)、天突;1組為膻中、肺俞(右)、腎俞(右為可任選一組穴位,也可交替換貼。2日更換1次,至愈為止。

【主治】支氣管哮喘。

【出處】四川中醫,1989.11。載李世君經驗。

第十九方

【處方】吳茱萸10g。

【製備用】研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敷湧泉穴(或攤至整個腳心),外用紗布包好,48小時除去。

【主治】寒證哮喘。

【功效】敷藥後5〜6天,便可產生療效

第二十方

【處方】白芥子、甘遂各21g,元胡、細辛各12g

【製備用】共研細末,每次取藥末,加生薑汁調成糊膏,分攤在6塊長為5cm的方玻璃紙上,藥膏直徑約為3cm,再取麝香0.3g (無麝香可冰片或丁香粉、肉掛粉共lg),分撒藥膏上,貼敷背雙側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位置;肺俞,俯臥位,在背第三胸椎凹窩向左右外側各量5cm;心俞,俯臥位,在背第五胸椎凹窩向左右外各量5cm;隔俞,俯臥位,在背第七胸椎凹窩向左右外側各量5cm處),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三伏天共貼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從上午11點開始貼,至下午2〜3時為止)。如貼後區域性有燒灼痛,可提前取下。連貼3年夏天為1療程。

【主治】支氣管哮喘寒證。

第二十一方

【處方】麝香1〜1.5g,紫皮蒜10-15頭。

【製備用】麝研細末,蒜頭搗泥。農曆端午節中午近12點,讓患者俯臥,以肥皂水、鹽水清洗區域性面板,正午12點將麝敷在第七頸椎棘突列第十二胸椎棘寬8分~1寸的脊背中線長方型區域內,經將蒜泥敷於麝香上,60-75分鐘後將麝香、蒜泥取下,清洗區域性,塗以消毒硼痠軟膏,再覆蓋塑膠薄膜並用膠布固定。連3年端午日貼治為好。

【主治】哮喘。

【功效】上方治疔184例患者,大部分一次治療後症狀減輕、部分不再發作。次治療後72例隨訪,近期控制35例,顯效23例.好轉10例,無效4例;二次治療隨訪112例,痊癒46例,顯效42例、好轉19例,無效5例。

【出處】陝西中醫,1983.3。載解放軍514醫院,阮德貞經驗。

第二十二方

【處方】天灸組:麻黃20g,細辛10g,甘遂20g,延胡索20g,白芥子30g。辨證貼藥組:I號方:麻黃10g,細辛10g,荊芥10g,杏仁10g,五味子10g,延胡索10g,甘遂10g,白芥子30g; II號方:魚腥草10g,柴胡10g,地龍10g,冰片10g,葶藶子10g,黃苓10g,斑螫30g;III號方:淫羊藿10g,補骨脂10g,黃精10g,黃芪10g,山藥10g,川芎10g,法半夏10g,白芥子30g。

【製備用】天灸組方各藥分研細末,用時以老薑汁、蜂蜜混以3/1000的氮酮為糊狀,切成等大的1cm*1cm的小方塊,敷貼並用膠布固定所選俞穴。穴位選擇:發作期選肺俞、風門、定喘;緩解期選肺俞、膏肓、腎俞。貼藥時間:夏季的初、中、末伏的第1天,各貼1次,一般4〜8小時,3次為1療程。辨證貼藥組肺寒、肺熱分別予I號、II號方,肺氣虛、腎陽虛和腎陰虛均以III號方為基礎辨證加減。穴位選擇及貼法同艾灸組。貼藥時間每週1次,每次4~8小時,4周為1療程。

【主治】過敏性支氣管哮喘。

【功效】近期療效天灸組121例,臨床控制21例,顯效31例,好轉27例,無效42例,總有效率65.3%;辨證組88例,臨床控制21例,顯效30例,好轉2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83.0%。

【出處】中醫雜誌[J] .1999.40 (11);663-664。載賴新生等經驗。

第二十三方

【處方】麻黃、白芥子、細辛、矮地茶、丁香、生薑等。

【製備用】製備成椽膠膏類劑型的膏藥,規格為2cm*2cm,每張含生藥l.2g,治療貼穴雙側肺俞、定喘、膏肓6個穴位,7天為1個療程。

【主治】小兒哮喘。

【功效】治療139例,臨床控制35例,顯效52例,有效4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4.3%。

【出處】中醫雜誌[J] .1999.40 (8);474-475。載劉貴雲等臨床治療觀察。

第二十四方

【處方】杏仁、木通、桃仁各10g,白胡椒25g,炒扁豆30枚,黑木耳、雞血藤、柴胡各6g,木香、木鱉子各15g,沉香、巴豆、陳皮、甘草各3g。

【製備用】上藥共研細粉,混勻。每次6g,用蛋清或凡士林調敷雙側湧泉穴,再用紗布包裹固定,每天換1次,7天為1療程。

【主治】咳嗽喘症。

【功效】1療程後咳嗽症狀減輕,2療程後臨床痊癒。

第二十五方

【處方】豆漿水浸膏。

【製備用】以黃豆漿水先武后文火濃縮成浸膏狀,加苯甲酸防腐,入瓶密封,避光於燥通風處有效。以2*1.5cm薄牛皮紙1塊,取黃豆般大小浸膏塗於紙上,貼肩中俞、肺俞、脾俞、腎俞、命門、豐隆等穴。喘息型以定喘穴易肩中俞,小兒以大椎穴易肩中俞或定喘穴。用兩條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重者可日更藥2次。

【主治】慢支咳痰喘症。

【功效】治232例,療效滿意。

【出處】新中醫,1987.3。

第二十六方

【處方】白芥子、延胡索、丹參、鉤藤各2份,甘遂、細辛各1份,肉桂0.5份。

【製備用】上藥共研細末,加凡士林調膏,制1.5cm之藥餅,敷貼雙側肺俞、心俞、膈俞,膠布固定。每3日敷貼1次,每次2〜3小時。敷時或敷後岀現表皮灼熱、疼痛、紅腫、起泡等減少敷貼時間。每10次為1個療程。並與口服西藥酮替芬,每日2次,每次0.5mg, 3個月為1個療程的治療對照。

【結果】治療組60例中顯效30例(50%),有效21例(35%),總有效率85%。西藥組30例中,顯效8例(26.67%),有效 14 例(46.70%),總有效率73.5%。

【出處】陸力生,王明明,陳輝麗。中藥穴位敷貼防治小兒哮喘60例。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J] ,2004.20(4); 217-218。

1、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乾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2、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人的大部份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洩垃圾的通道)。

8、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1、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乾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2、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人的大部份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洩垃圾的通道)。

8、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17、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18、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19、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遊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21、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開啟。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一定要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22、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23、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24、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25、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26、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27、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29、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乾,水乾則地損。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31、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藥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藥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3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34、風寒陰陽暑溼,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35、大病初癒,切忌理髮洗足沐浴36、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散步。37、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38、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39、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散步。40、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42、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43、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44、午時屬心,此時可散步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45、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鬱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46、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47、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鬱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藥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48、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49、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50、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醫藥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預防老年痴呆,中老年人該少吃還是多吃西紅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