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五行屬土,而土性惡溼,故脾喜燥惡溼。
當人體長期居於潮溼陰冷環境,涉水作業或者突淋暴雨,就可能溼氣犯脾;另外內在出現問題時,脾陽不振,不能正常運化水飲,也會導致溼氣內生,反過來困脾傷脾,從而形成脾溼生成的“惡性迴圈”。
溼性趨下而重濁,容易下注於下焦,於女性而言,盆腔的器官組織往往深受其害。
常導致:
盆腔炎、盆腔積液、白帶增多、子宮肌瘤等問題。
三、艾灸穴位
1、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化解下注的溼氣,減輕溼氣對婦科的危害。每此可艾灸30分鐘。
2、陰陵泉:
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之運化水谷功能得以恢復,使氣機順達,腑氣通暢。同樣,刺激陰陵泉亦可通過健脾益氣,促進脾之運化水溼的功能。
3、豐隆穴:
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溼,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
4、三陰交穴:
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這三條陰經的交集穴,故而得名。它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即除拇指外其餘四個手指並起來的寬度)、脛骨後方凹陷處。
5、承山穴:
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的中間。雖然承山穴不是脾經上的穴位,但它卻是去除人體溼氣的最好穴位之一,承山穴可振奮膀胱經的陽氣,加速溼氣的運化排出。
6、隱白穴:
是脾經的重要穴位,也是祛溼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艾條灸15-20分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