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虛不受補"就是進補不當造成的典型問題。所謂"虛不受補",是指一些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於脾胃虛弱或脾虛溼盛、運化功能差等原因,在應用滋補品之後,不但不能得到應有的補益作用,反而會出現納呆厭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的一種現象。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呢?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採取什麼對策呢?

一、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是導致"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由於胃的消化與脾的運化功能差,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所以在服用後,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腸負擔,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

對策 調理脾。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人蔘健脾丸、藿樸夏苓湯等方藥,消除溼濁,恢復胃腸功能。同時,採用食療的方法調養脾胃。飲食原則是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而易消化,如:雞、奶類、豆製品、蓮子、薏米、百合、山藥、大棗、核桃等,新鮮蔬菜與水果也應適當多吃些,並最好"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七、八成飽。另外,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膩、煎炸、燻烤與容易脹氣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應少吃或不吃。

二、補不對證

服用補品一定要辨證,首先應了解自己是什麼體質,然後才能對證選擇相應的補品。否則,盲目進補,補不對證,自然難收應有之效。

對策 進補之前,最好先向有經驗的中醫師諮詢,明確自己的體質是陰虛、陽虛,還是氣虛、血虛。對自己的體質有了清楚認識,進補就有了明確目標。

如:1、平日感到乏力、氣短者為氣虛,可服人蔘、黨蔘、黃芪、白朮、大棗等;

2、 若表現為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量少者則為血虛,宜服當歸、熟地、阿膠、首烏、龍眼肉等;

3、 若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痠背痛、四肢不溫等則屬腎陽虛虧,可選鹿茸、肉蓯蓉、鎖陽、胡桃肉、海馬等益腎壯陽之品;

4、 若表現為津少口渴、潮熱盜汗、眩暈遺精等陰虛者,則可選百合、麥冬、黃精、銀耳、西洋參等。 至於氣血兩虧、陰陽俱虛之症,又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氣血雙補或陰陽兼顧的辦法對症進補。

中醫認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種補品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一定的病症。一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不同,病症有別,季節有變,體質各異,所以進補必須對症,因人、因時、因病、因地制宜,通補百病的補品是不存在的。對於陰陽俱虛、數病同發、病情錯綜複雜者,如表現為"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尿酸)的代謝紊亂綜合徵者,當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仔細觀察,全面分析,謹慎配伍,方能奏效。

三、劑量欠妥

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藥物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凡過寒過燥、大辛大熱之劑,對老年人都是不適宜的。

四、 體有實邪

體有實邪時進補,會導致"閉門留寇"、"留邪致變"之隱患。如屬陰虛火旺體質,卻用鹿茸之類進補,就如同火上澆油;有感冒發熱、食積腹脹表現者進補,則是助紂為虐;有氣滯、血淤、痰濁等實證表現者進補,則更是有害無益。

對策 表現為邪實而無虛證者(患病而正氣不虛)不可進補。即使體質虛弱,在外邪未盡的情況下,原則上應先清除外邪之後再進補。一般來說,不論什麼季節,服食什麼補品,凡有感冒發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嘔吐瀉痢等表現時,都應暫時停止進補,等病情好轉後再繼續。若外邪比較輕微,也可採取"補瀉雙施",或"補中寓消"等方法,以達"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之目的,而不可單純進補。

五、服法不當

不管藥補還是食補,都應注意服用方法。應用補藥時,還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劑型。如服用方法不當,也可引起各種不適或異常。如用濃茶送藥,因濃茶中含有鞣質,易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而降低療效。

對策 丸散之類補藥,應以溫開水送服,服用湯劑也宜溫服,而且以站立姿勢服藥最佳,不要用茶水、酒、飲料、牛奶等送服。煎煮湯劑一定要按醫囑執行,並注意服藥禁忌。

總之,服用補品,一定要有的放矢。正如清代名醫餘聽鴻說:"見病不可亂補,一日誤補,十日不復。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健康科普丨枕頭裡塞點這個,有你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