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所謂的養生學,在它的命名和內容的觀念上,卻不盡然同於現在的衛生學,所謂衛生,還是消極的抗拒,養生,才是積極的培本。尤其現在的生理學,是根據從死人身體上的解剖,和動物生理的研究而來,因此,它的流弊所及,用在對人體生命的醫學觀點上,與醫事的修養上,看待一個人,也如對待一個動物一樣,甚之,把他看成一個唯物機械的死人一樣,這正是因為在醫藥學的本身上,缺乏哲學理論修養的結果。

——《禪宗與道家》

說到養生,還有一件事告訴大家,《黃帝內經》有個主要的觀念,與道家講的相同,生命重要的是養生,保養,不是衛生。西方文化講衛生,是消極的。衛是保衛,防禦。養生是積極的,把現有的生命再加培養,自己來培養。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蓋聞善攝生者”,“攝生”這個名稱要注意,這是老子最先提出來的一個道理。什麼叫“攝生”?我經常講這有兩方面的觀念。中國近代翻譯西方過來的一個名詞叫做“衛生”,意思是保衛這個生命。保衛生命好像是消極一點,只是防禦而已;道家則講“養生”,“養生”應該比“衛生”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老子的道理遠不止養生,更要“攝生”,“攝”字是自己把握住,這就不止養生了。所以,成仙成佛完全操之在我,自己可以做主。這個“攝生”的名詞,就是說明修道的人,把握得住自己的生命,也做得了主。

——《老子他說(續集)》

戰國時期,莊子、孟子等人,多多少少,都受到“方士”養神、養氣等學說的影響,尤其以莊子為更甚,莊子所有學說的哲學基礎,幾乎完全由於這種精神而出發,現在歸納內七篇中,有關養生學與神人的學說,舉例以作說明:

關於養神、養氣的原則,他在《逍遙遊》中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與孟子的養浩然之氣,直養而無害的觀念,確有南腔北調,殊途同歸之妙。他在《養生主》中,又說:”緣督(督脈)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同於“方士”修煉精氣而成內丹的方法與觀念,完全一致。他在《人間世》中,借用孔子與顏回的對話作寓言,又提出養心的心齋方法與原則,如說:“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一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地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羲、幾遽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莊子》這一節的心齋論,是與他“坐忘論”的方法與原則互通,與“緣督以為經”等養氣之論,又是另一面目的方法。……

《莊子》的全書與《老子》一樣,它的主旨,在於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完成一個人生的最高目的,老子的攝生,莊子的養生,種種理論與方法,都只是攝養的過程,並非最高的目的;他的最高目的與最終的境界,是完成超世間,超物累的神人、真人、至人的標準。

——《禪宗與道家》

學生已:請問老師,能否給我們講講養生之道。南師:我不養生。忘掉身體,忘掉自己,甚至忘記了壽命長短,忘記時間、空間。你越是搞身體,希望它長壽,越糟糕了。我告訴你的是真話,是原則。這個原則裡頭又包含了很多方法,自己要懂得醫理等等。

——《漫談中國文化》

敬請關注

任何國民對本國曆史文化應該略有所知

尤必附隨一種溫情與敬意

關注中國文化,關注錢穆先生

“錢穆與中國文化”

長按下圖,掃碼關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秋冬換季吃金桔,加上冰糖一起熬可以止咳?闢謠:沒有明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