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與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死亡相關,多發於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臨床表現為震顫、麻痺、運動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異常等。
受帕金森困擾的拳王阿里在1996年奧運會上顫抖著手點燃聖火
拳擊運動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穆罕默德·阿里,在42歲時被診斷患有帕金森。這個疾病讓曾在拳臺上所向披靡的王者,在退出拳壇後,繼續著與帕金森氏病的戰鬥。最終,這場戰爭在2016年落下帷幕,拳王阿里病逝。
在歷史的長河裡,還有許多名人飽受帕金森病的痛苦。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巴金、電影演員凱瑟琳·赫本等。
而全世界,還有超過1000多萬的人還處於這樣的鬥爭中。據國際統計資料:目前中國帕金森病患者人數近300萬人,約佔全球50%。
帕金森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75歲以上老人患病率達10%,50歲以上患者佔總患病人數的90%以上。帕金森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低於40歲發病的青年帕金森患者約佔10%。
帕金森病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率僅次於阿爾茨海默氏病。
PD的主要病理特徵為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 DN)進行性喪失,導致紋狀體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的缺乏,從而引起運動障礙。
PD患者的運動症狀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姿勢不穩與運動遲緩。此外,一系列非運動症狀可出現在運動障礙之前,包括焦慮、嗅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情感和記憶障礙等。
因此,帕金森帶給患者的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痛苦,更多情況下是心理與生理的雙重摺磨。
臨床治療現狀
目前臨床治療 PD 的主要方法為藥物和手術。藥物主要是透過提高腦內紋狀體的 DA 水平來達到治療的作用。早期多巴胺能藥物能夠很好地控制PD症狀,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帕金森治療“蜜月期”。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非生理性 DA濃度的波動以及多巴胺能藥物出現的脫靶效應,使得此類藥物逐漸失去療效,同時會產生較多副作用,包括神經精神症狀和運動障礙。外科手術治療較常用的方法是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術向腦內植入微細電極並連線神經刺激器,透過電刺激相關核團以改善患者運動障礙。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UC-MSC)的多向分化潛能逐漸應用於帕金森病的臨床治療中,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UC-MSC移植後能夠定向遷移到病變部位,表達替代缺損的神經元或神經膠質細胞,使其發揮正常的細胞功能,從而緩解帕金森患者的病症。
幹細胞或可逆轉“顫抖命運”
研究員對帕金森受試者進行幹細胞移植,震顫、運動遲緩等症狀得到明顯改善,幹細胞在腦內增殖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分泌NT-3、GDN、BDNF等多種細胞因子,改善腦內微環境,發揮神經修復與再生的作用。
此外,幹細胞還能發揮抗炎作用以改善損傷部位,減少腦內神經元的繼續性損傷,促進腦內組織修復。
對20例帕金森受試者進行幹細胞移植(鞘內注射),在1個月、3個月、6個月隨訪,發現UPDRS總分都均有下降,失眠、焦慮等情緒有所改善,與對照組相比,改善運動障礙更為明顯。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來自蘭州總醫院幹細胞治療中心19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中位年齡64歲,所有患者均經過神經內科專科確診為PD,患病時間平均為4.5 年,多數患者經過左旋多巴、美多巴等藥物治療或繼續藥物治療,症狀持續加重。
行腰穿鞘內注射了間充質幹細胞 0.5×107個,治療後多數患者的部分症狀得到改善,尤其以肌張力增高引起的異常症狀改善明顯,敏感的患者治療後即有肌肉僵硬減輕,從Webster評分也可以看出,其中強直、姿勢、步態、震顫、面容改善較明顯(P均<0.01)。
19例帕金森氏症患者MSC治療前後神經系統評分比較
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