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人都喜歡看吃什麼對身體好,但是飲食養生並不是不停地補充營養,而是根據一定的原則來進行調養。

一、合理調配

全面的飲食,才能提供生長髮育和健康所需的營養。多種多樣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使人得到各種不同的營養,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從現代科學研究來看,穀類食品含有糖類和一定數量的蛋白質;肉類食品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以穀類為主食品,肉類為副食品,用蔬菜來充實,以水果為輔助,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如果不注意食品的合理調配,就會影響人體對所需營養物質的攝取,於健康無益。

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合理調配這一原則,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飲食,對身體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二、定時定量

(一)定時

定時是指進食應該選擇較為固定的時間。有規律的定時進食,可以保證消化、吸收機能有節奏地進行活動,有張有弛。食物則可在機體內有條不紊地被消化、吸收,並輸布全身。如果吃飯不規律,或者零食不離口,或者經常忍飢挨餓,打亂胃腸消化的生物鐘,都會使相關的激素分泌紊亂,消化能力減弱,食慾逐漸減退,有損健康。

中國傳統的進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能經常按時進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則消化功能健旺,於身體是大有好處的。

(二)定量

定量是指進食應該飢飽適中。過分飢餓,那麼人體的營養來源就會不足,沒辦法保證全身的營養供給。消耗大於補充,就會使人體逐漸衰弱,勢必影響健康。飲食過量,在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食物,就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腸胃消化不良,一方面影響營養的吸收和輸布;另一方面脾胃功能因工作量過大而受到損傷。

人在大飢大渴的時候,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飢渴難耐之時,也應該緩緩進食,避免身體受到傷害。當然,在沒有食慾的時候,也不應勉強進食。

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的活動量不同,所以飲食量也要有所不同。白天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營養供給也必然多些,所以飲食量可大一點;夜晚多是休息狀態,所以需要的營養供給也相對少些。自古以來,就有“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之說。

1、早飯宜好。所謂早飯宜好,是指早餐的品質,營養價值宜高一些,精一些,方便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最好是稀、幹搭配進食,不僅攝取了營養,也感覺舒適。畢竟經過一夜睡眠,人體得到了充分休息,精神振奮,但胃腸經過了漫漫長夜,早已空虛寂寞了,此時若能及時進食,則體內營養可以得到充分補充,精力才能比較好。

2、午飯宜飽。午飯要吃飽,所謂“飽”是指要保證一定的飲食量。上午的活動告一段落,下午仍需繼續進行,白天能量消耗較大,應當及時得到補充。當然,不宜過飽,過飽則胃腸負擔過重,也影響機體的正常活動和健康。

3、晚飯要少。晚上接近睡眠,活動量小,所以不宜多吃。如果進食過飽,容易使飲食停滯,增加胃腸負擔,會引起消化不良,影響睡眠。所以,晚飯進食要少一些。也不可以吃完後立刻睡覺。

三、飲食衛生

自古以來,飲食衛生一直為人們所重視,把注意飲食衛生看成是養生防病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飲食要新鮮

新鮮、清潔的食品,可以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飲食新鮮而不變質,其營養成分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對人體有益無害。食品清潔,可以防止病從口入,避免被細菌或毒素汙染的食物進入機體而發病。

(二)食物要熟透

大部分食品不宜生吃,需要經過烹調加熱後變成熟食,方可食用,其目的在於使食物更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同時,也使食物在加工變熱的過程中,得到清潔、消毒,除掉一些致病因素。

(三)因時因人制宜

飲食養生,還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體質、個性、習慣、地域環境、季節等方面的差異,分別對待。例如:胃酸偏多的人,應適當多吃點鹼性食物;而胃酸缺乏的人則適當選擇偏於酸性的食品,以保證食物的酸鹼適度。肥胖的人,多有痰溼,應該飲食清淡,減少肥甘油膩的食物;瘦弱的人,多陰虛內熱,所以在飲食上應該多吃甘潤生津的食品,少吃辛辣燥烈的食物。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您和您的家人,祝您身體健康。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注意早上4個要,晚上4不要,健康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