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人類對於生命的探索從未止步,但即便是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對於很多疾病依舊是束手無策,對於長壽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只能非常籠統的告訴大家,生活中做哪些調整可以儘可能大的避免各類疾病的發生,儘可能長的延長壽命。因此,每一個被證實有用的發現,都能引起學界乃至社會的廣泛震動。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位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得住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的驚世發現:用科學揭開人體衰老的秘密,如何透過“控制”細胞來實現長壽。
人體衰老的秘密:被稱為“生命時鐘”的端粒體我們都知道,生命的開始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差不多26個小時之後,它就開始進行了分裂成人之路:1變2,2變4……直到第14天后,開始發育出原始的神經(目前學界的共識是,胚胎實驗必須在14天之內終止,因為在此之後,他已經不單單是一組胚胎細胞,很可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是一個嚴重的倫理問題)。
另外,很多夫婦婦第一次意識到新生命的到來是在胚胎髮育的3~8周時間段內,而第5周的時候,像蘋果籽大小的心臟就已經開始跳動了。然後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孕期發育,可以說從第9周開始到37周,就是胎兒不斷放大,發育完善的過程。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特別的神奇,從一個只有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受精卵變成數十億個細胞組成的人。
隨著孩子的出生,生命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註定是要走向衰亡的,這樣說或許有點悲觀,但事實就是如此。諾獎得主布萊克本教授的發現也就是基於此:每一次細胞的裂變,它的全部染色體的DNA都要被複制一遍,以保證新細胞的正常工作。但這個複製卻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都伴隨著端頭的DNA磨損變短,磨損的就是端粒體DNA,因此可以形象的稱端粒體味“生命時鐘”。
研究發現,端粒體的長度決定了細胞分裂次數,控制著細胞衰老和死亡的過程。可以說,端粒體越長,就越年輕健康。正如我們經常說的,DNA不僅決定了我們的外貌,更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我們這一生大機率會罹患的疾病,乃至壽命的長短。
進一步的研究更是證實了這一點,研究發現那些常年照顧重病子女的父母,其端粒的長度呈有規律的縮短,照顧越久孩子病情越重,其磨損越嚴重,表現在外的是衰老越明顯。布萊克本教授認為,長久處於壓力之中,使得端粒-酶減少,端粒體變短,繼而更容易患上各種慢性病,乃至是威脅生命的癌症。
這個發現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人類第一次用資料證實了衰老的秘密。布萊克本教授介紹,資料同時也給到了我們希望,發現有些父母即便是照顧重病孩子很久,但他們的端粒體沒有出現損耗,外在表現也自然顯得年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抗壓能力更強。
種種發現,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個能“控制”細胞實現長壽: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調整好心態正面應對,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戰勝病魔,甚至可以實現長壽。至少我們都高度認同,高壓狀態對身體的不利,如它擾亂自身的內分泌狀態,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持續升高,不僅對心血管以及各臟器不利,還會損耗自身的端粒體,加速衰老的程序。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已經發現,這項研究像極了我們老祖宗所總結的養生諺語,“笑一笑,十年少”,以及中醫裡的“七情致病”等。沒錯,道理相通,只不過國外的科學家用近代技術用資料展示了出來。
另外,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壓力的危害”,包括啟用癌細胞、縮短壽命、改變身體器官等。所以,說這麼多,只是想讓你明白一個道理,調整好心態真的很重要,生活本來不易,儘可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