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家家廚房都有。看似普普通通,在中醫看來卻是養生好物。古代醫書有載:“姜味辛,性溫,無毒,有溫中散寒,溫肺化痰之功用。”寒冷的冬天吃點姜,驅寒又暖胃,別提多舒服了~但話又說回來,生薑再好,也得吃對了才養人;要是吃不對,當心不養生反傷身!
一、瞭解生薑
姜的介紹
生薑,中藥名。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姜的根莖(乾薑)、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薑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
《金匱要略》:半夏、生薑汁均善止嘔,合用益佳;並有開胃和中之功。用於胃氣不和,嘔噦不安。
乾薑 為陽中之陽。古醫書《珍珠囊》中說:乾薑作用有四,通心助陽一也;去臟腑治寒痼冷,二也;發諸經寒氣,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中醫名方“四逆湯”、“附子理中丸”、“小青龍湯”為妙用乾薑。乾薑附子配伍,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功效,附子無姜不熱。乾薑還可配中藥溫化寒痰治療氣管炎和支氣管炎。
生薑起源於中國,古文獻中關於生薑的記錄,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出土於戰國時期魏襄王墓的《穆天子傳》中有多處提及,穆天子所到之處,好對當地人“賜之黃金……貝帶……桂姜”等珍貴的禮物。此處“姜”是乾薑或生薑,“桂”是肉桂,這兩種在歷史上頗負盛名的香料都源自於中國。
生薑名字由何而來?《神農本草經》記載:“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
傳說神農嘗百草,以辨藥性,誤食毒蘑菇,肚子疼似刀割。試嚼幾種藥草,都不能止痛,以致痛暈過去,甦醒後發現躺臥之處有一叢青草。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裡咕嚕咕嚕地響,一陣洩瀉過後,身體全好了。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
古人用生薑保養早有記載。《論語》曾描述過孔子的食姜的習慣:“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飯,他都要吃薑,但是每頓都不多吃。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對孔子食姜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
生薑熬的湯還有一個別名叫“還魂湯”。在蘇東坡的《雜症》中也曾記載,錢塘淨慈寺的住持,八十多歲,顏色如童子,問其故,“自言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雲”。民間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家備小姜,小病不慌”等說法。在我國,食用姜的歷史相當悠久,流傳著很多名人和姜的故事。
二、吃薑的好處
1、祛溼
姜能加快血液迴圈,擴張毛孔,利於排汗,有很好的祛溼的作用。對於夏天一直呆在空調房的人來說,要多點吃薑,姜能幫助散發體內熱氣,使得內外熱氣保持平衡。
2、增進食慾
生薑中的薑辣素能刺激舌頭的味覺神經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透過神經反射促使胃腸道充血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
3、健脾胃
從五色上講,姜屬於黃色食物。黃色屬土,按照中醫五行的理論,它是入脾胃的,能夠健脾胃,助消化。
4、腹痛止瀉
姜的解毒作用很明顯,尤其是解魚蟹毒,它可以幫助脆弱的腸道趕走病菌,防止嘔吐腹瀉的發生。
5、祛風散寒
很多人在感冒以後都會喝姜水,主要取決於生薑的發汗作用,在發汗的時候生薑可以祛除人體的寒氣,尤其對於風寒感冒特別好用。在泡姜水的時候一定要以沸水為主,這樣可以最大作用的發揮生薑的藥理作用,也可以在姜水中當中適當加一點紅糖,只要合理運用,對不起,都能很好的緩解感冒症狀,甚至能使病人恢復健康。
6、姜能祛痰利水
大多數肥胖在中醫眼中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痰”和水等代謝廢物排出不暢所造成。而這些廢物之所以排出不暢,多數又是“氣虛”、“陽虛”等一系列功能減弱的結果。姜能夠激發陽氣,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從而去掉多餘的“痰”和水。
7、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氣溫下吃一些生薑能起到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對於有一般暑熱表現,如頭昏、心悸、胸悶、噁心等情況的病人,適當喝點薑湯是大有裨益的。中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薑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8、殺菌解毒,消腫止痛
科學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氣溫下,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汙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薑可起到防治作用。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面板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9、防暈車,止噁心嘔吐
吃生薑具有防止噁心、止嘔吐的作用,如果有由於某些運動而引起的“運動適應不良症”,吃點生薑就可以使其驪到緩解。有研究證明,生薑乾粉對因運動引起的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有效率達90%,且藥效可持續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薑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聖藥”之譽。
10、抗衰老
生薑的抗氧化作用比維生素E更強,這種作用的機理是能防止脂肪食物的變質。同時,生薑的辛辣成分被人體吸收後,可抑制體內過氧化脂質的產生,從而達到抗衰老的作用。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生薑中含有過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種抗衰老的物質。
11、通經活血
“姜”字上部為“美”,下部為女。古人認為,此物造美女,稱之為“姜”。女性宮寒的問題會讓月經量逐漸變少,週期紊亂,淋漓;生薑可以滋身暖身、溫補子宮、暖宮驅寒、促進血液迴圈、改善痛經、月經不調等。
三、吃薑到底要不要去皮
其實,姜皮絕非可有可無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去皮吃還是帶皮吃,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的。
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止嘔解毒的功效;而生薑皮味辛、性涼,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的說法。
理解了這個原理,你自然就知道什麼時候去皮吃,什麼時候應該帶皮吃了。
(一)生薑去皮的情況
1、脾胃虛寒者,生薑最好去皮;2、正在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涼食品,最好去皮吃生薑,可以平衡蟹的寒性;3、患風寒感冒時,喝生薑紅糖水可以緩解,此時的生薑最好去皮;4、用生薑防治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姜皮應去掉。
(二)生薑不去皮的情況
1、一般做菜用姜,都要是帶皮吃的,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保持生薑藥性的平衡,而且可以防止上火;2、水腫時,吃生薑不去皮,因為姜皮有利水作用;3、如果有便秘、口臭等,最好單獨用生薑皮。
四、人人都適合吃薑?分清體質很重要!
在中醫看來,姜是偏於溫熱的,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等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別。所以,生薑並非人人都適合吃。體寒之人,就適合常吃生薑;陰虛火旺的人,最好少吃生薑,否則可能引發鼻子出血、牙齦腫痛、痔瘡出血之類的症狀。 很多人常說“晚吃薑賽砒霜”,這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
寒熱偏差不大的人,晚上最好不要吃太多姜,雖然不至於“賽砒霜”,但也是弊大於利;
寒氣大、手腳冰冷的人,晚上可以喝碗薑湯,有助睡眠;
至於熱盛的人,無論白天、晚上,都不宜多吃薑。
五、哪些人適合吃薑?哪些人不適合吃薑?
(一)適合吃薑的人群
1、體質偏寒者
體質偏寒者通常會有怕冷、手足發涼、吃冷食後易腹瀉等症狀,這些人很適合多吃薑,因為姜性溫,可以用來溫中驅寒。
2、胃寒者
如有喜食熱飲、乾嘔清水等症狀的人食用生薑比較合適。
3、食慾不振者
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當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可以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裡放上一點嫩姜,都能改善食慾,增加飯量。
(二)這些人吃薑要小心!
1、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吃薑
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幹、面板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2、內熱較重的人不能吃薑
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薑。如果是熱性病症,食用生薑時一定要配合寒涼藥物中和生薑的熱性。
3、便秘人群
生薑肉性辛溫,有熱性。便秘多屬於腸熱,大量吃薑會加重便秘症狀。
因此便秘人群吃薑一定要謹慎。如果你這幾天排便不暢,飲食注意涼性、熱性要調配,吃生薑時你就要搭配涼性食物來中和一下。
4、口臭的人
中醫認為口臭是由胃熱所致,生薑性溫,胃熱的人吃會加重原有的症狀,甚至引起牙痛、頭痛、痔瘡出血等症狀。
5、咳痰較黃的人
痰黃的人是因為肺熱肺燥,食用姜易加重症狀。
6、患有肝炎的人
醫生一般都會告訴肝炎病人生薑是不能吃的。因為如果你長時間吃生薑,就可能造成肝火旺盛,不利於病情恢復。如果不慎因吃生薑而引發肝火旺盛,你可以吃一些比如山楂、菊花茶這樣舒肝、理氣的食品來緩解不適感。
六、吃生薑的常見問題和誤區
1、生薑能生髮?
生薑性溫,其特有的“薑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當生薑外用頭皮的時候,能夠使頭皮充血,促進血液迴圈,而血液則是頭髮生長的關鍵之一。因此,這種充血刺激血液迴圈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頭髮的生長,特別是精神性脫髮和腎虛性脫髮的人。
對於網上說可以利用生薑可以生髮的言論,只是談及其一,卻未知其二。生薑氣味刺激辛辣,長期在面板上摩擦勢必會造成皮膚髮紅過敏,所以敏感性肌膚最好不要輕易嘗試。脆弱的新發可能還會因為生薑的反覆外力摩擦而折斷掉落,嚴重的會破壞細胞而死亡。而且研究表明,生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6- 姜酚能夠引起毛囊真皮乳頭細胞的凋亡,反而會抑制毛髮生長,脫髮抹生薑,可令你“禿上加禿”!所以出現脫髮問題最好是及時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2、腐爛的生薑也能吃
民間有"爛姜不爛味"的說法。生薑爛了別不捨得扔!“爛”就意味著長了細菌或者黴菌。腐爛的姜會產生黃樟素,這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進而誘發肝細胞癌變,因此生薑一旦腐爛千萬不要食用。所以,發黴腐爛的姜最好還是別吃了。
3、喝酒可以配生薑
值得注意的是,喝酒時不少人喜歡搭配點生薑,認為這樣有益健康,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酒都是熱性的,與姜同食是非常容易上火的。長期喝酒配生薑,會在體內堆積大量熱量,不僅對眼睛不利,還更易造成便秘、誘發痔瘡。
4、吃薑並非多多益善
人們容易出現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等熱症。生薑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的原則,不宜多吃。
5、陰虛火旺者,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體質陰虛的表現有身體乾瘦、體內水液不足。另外,還有內熱,自我感覺熱從體內而發,心煩,或覺得手心腳心發熱,尤其是在夏天多見。因此,陰虛在季節的表現是耐冬不耐夏,即冬天好過而夏天難受。
正常情況下,不適合吃薑的人喝了過量的薑湯後,會出現咽喉腫痛、口乾口苦、聲音沙啞、便秘、口臭等內熱的健康狀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本身不適合吃薑。
另外患有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以及夏季好發的癤瘡、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6、什麼時間不適宜吃薑?
生薑早晨中午吃最好;中醫認為天人相應,白天陽氣旺盛時應該多活動,溫補性質的藥品在這時可以幫助陽氣生髮。而晚上陰氣逐漸旺盛時,就要收斂陽氣,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溫熱食物或補品,就會影響睡眠、影響新陳代謝,反而對人體不好。因此我們提倡白天吃薑,晚上不吃。
7、感冒了喝薑絲可樂好不好?
“感冒了?煮點薑絲可樂喝吧!”這可不是個好主意!可樂是高糖飲料,喝多了容易導致齲齒、肥胖和高血糖等問題,甚至會引發骨質疏鬆,它裡邊並沒有可緩解感冒的營養物質。
很多人感覺薑絲可樂對緩解感冒起作用,這是姜的功勞,和可樂沒有太大關係。與其喝薑絲可樂,還不如把姜去皮後,直接用水煮姜代茶飲。
不過也要注意,薑茶對風寒感冒是有一些緩解作用,比如夏季淋雨受寒或感冒初起時喝點薑茶,對傷風感冒、溼寒腹瀉都有緩解作用,但若是風熱感冒,喝薑茶不僅不能緩解不適,也許還會加重,所以不能亂喝薑茶。
暑熱感冒和風熱感冒,不宜用生薑。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宜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的畏寒、發熱,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更不能用來治療中暑。
8、小朋友多不宜喝薑湯
正常發育的青少年不建議吃太多薑湯。因為年輕人的陽氣比較旺盛,特別是小朋友,屬於純陽之體,一般不需要姜療。 偶爾調攝不當,感冒或體寒可適當吃點姜,但不建議作為長期的養生方法,常喝薑湯害大於益。
七、如何巧用生薑?
1、薑茶
薑茶是用茶葉少許,生薑幾片去皮水煎,飯後飲服。可發汗解表,溫肺止咳,對流感、傷寒、咳嗽等有奇效。
2、生薑蔥白湯受涼時喝
生薑味辛性溫,長於發散風寒、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
一碗“生薑蔥白湯”就特別適用於外感風寒,肩周腰背遭受空調涼風侵襲,腹部受涼導致腹痛、腹瀉的人。
具體方法
生薑30克切細,蔥白10克,加紅糖,以開水沖泡,或煮至沸騰,趁熱飲後,蓋被臥床。
3、姜水泡腳緩解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的人一般手腳冰涼,容易怕冷。適宜適量食用生薑或用生薑泡腳。
具體方法
生薑切片,大火煮開後,加水泡腳。一定要泡過小腿部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或者用1~2兩生薑,煮20~30分鐘成生薑水飲用,如果嫌口感不好,可適當加點糖。
建議
除此之外,還應該保證良好的睡眠,忌熬夜;不要怕熱、怕陽光,適當曬曬太陽,少吹涼風;保持心情愉悅,不要常發怒。
4、熱敷薑片緩解關節痛
冬季陰雨天氣多,一些中老年朋友的關節對潮溼天氣異常敏感,頻頻導致腰背、關節痛。
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疾病和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使用生薑,鹹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散氣結,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有效。
具體方法
將生薑切成1釐米厚的薑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後用熱的生薑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
建議
除此之外,常見的肩周炎,常與受風寒溼有關,同樣也可用此法。
5、生薑橘皮水治嘔吐
寒涼侵胃,出現嘔吐等症狀。此時不妨喝碗“生薑橘皮水”。
生薑有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抗炎之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溼、止吐、降壓等功效。
具體方法
生薑、橘子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有止痛止嘔之效。
6、烹飪魚類多放姜
緩寒性,解腥味。魚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引起嘔吐。生薑既可緩和魚的寒性,又可解腥味。做魚類的菜餚時可適當多放姜,幫助消化。
7、涼性菜餚拌薑絲
防腹瀉,促消化。姜性溫散寒邪,食用涼性菜餚,佐薑絲同食,還可以防止腹瀉、殺菌消毒,也能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