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腎的先天之本,腎是生命之樹的根。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基本,腎中的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腎是人生命活動的基礎。

腎主封藏:腎藏精,精生髓,髓通腦,生骨。

腎主水:腎被稱為“水髒”。腎臟是人體內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

腎主氣:腎臟具有攝納肺氣的功能。肺臟的呼吸離不開腎臟的協調。

腎臟不好,會引發多種疾病。腎臟健康,身體內的新陳代謝才會正常運轉。

那麼腎臟不好時,身體會發出哪些訊號呢?

腎不好時,身上通常會發出4個訊號,若發現一個,也要重視養腎

1.牙齒鬆動

腎不好時,牙齒通常會變得比較乾枯、不堅固、易鬆動、易脫落。

因為中醫認為腎主骨。骨是靠腎精來滋養的,而牙齒是骨之餘。當腎不好時,骨會失所養,牙齒就會變得乾枯,失去堅固性,牙縫變大,而且易鬆動,易脫落。

2.時常有恐懼感

腎不好時,時常會無緣無故地出現恐懼的感覺。

因為中醫認為腎在志為恐。這裡的志指情志,也就是說當腎臟好時,人對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能夠從容應對,如果腎不好時,人就會時常無緣無故地感覺有恐懼感。

3.時常感覺口鹹

腎不好時,會時常無緣無故地感覺口鹹,並且伴有口燥、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的表現。

因為中醫認為“鹹味入腎”,說明鹹味和腎的關係十分密切。當腎不好時,時常會無緣無故地感覺口鹹。

4.時常氣短

腎不好時,時常會感覺呼多吸少,動則氣喘,氣不連續,並且伴有四肢發冷的表現。

因為中醫認為腎主氣,當腎不好時,腎陽氣就會不足,氣失所主,就會有氣短的表現。而且腎陽不足,氣血就會不足,“陽虛則外寒”,就會出現怕冷,手腳發冷的表現。

做“3少、3要”,有助養腎

3少

1.少憋尿

腎為“水髒”,是水液的重要調節排洩器官。排尿是排出腎臟內毒素的主要渠道,尿液中除了含大量的水分之外,還有很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尿液,毒素不僅會在腎臟堆積損傷腎臟,而且還會被人體進行二次吸收,其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建議要少憋尿。

2.少參加刺激性較大的活動

“恐則傷腎”,刺激性較大的活動,會使人產生恐懼感,而損傷腎氣,會導致腎氣不足,對腎臟健康極其不利。

所以建議常做些比較平和的活動,有助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則會使腎氣健旺,有助腎臟健康。

3.少要受寒

寒與腎相應,經常受寒最易耗傷腎的陽氣。腎陽是人體一身陽氣之本,腎的陽氣一傷,身體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一些疾病就會趁虛而入。所以天氣轉涼後,要做好防寒工作,不僅要及時增加衣物,而且還要多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使腎中精氣更為充盈。

3要

1.要常吃些有助養腎的食物

中醫養生學認為黑色食物可以滋養腎臟。

黑棗:中醫養生學認為黑棗性溫、味甘,能入腎經,具有補中益氣、補腎養胃的養生功效。

現代營養學認為黑棗中含有的蛋白質、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及磷、鐵、鈣等營養成分對腎臟十分有益。

黑蕎麥:中醫養生學把黑蕎麥稱作“金蕎麥”,具有消食化積、補益腎氣的養生功效。

現代營養學認為黑蕎麥中含有的蘆丁及硒元素,有助腎臟排毒,具有養護腎臟的作用。

黑米:中醫養生學認為黑米能入腎經,具有開胃益中、舒筋活血、補益腎氣的養生功效。

現代營養學認為黑米中含有的氨基酸及鐵、鈣、錳等營養成分,對腎臟十分有好處。

2.要起居有常

古人曾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護腎法則。陽者腎氣也,陰者腎精也。所以在春季,應該是“夜臥早起,廣庭於步”,以暢養陽氣;在夏季應該是“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以溫養陽氣;在秋季,應該是“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易收斂陰氣;在冬季,應該是“早臥晚起,必待正光”,以護養陰氣。

3.護腎的小動作要常做

搓揉腳心

中醫養生學認為位於腳心處的湧泉穴是腎經經脈上的重要養生穴位。經常搓揉腳心,可起到益精補腎的養生作用。

方法:雙手掌對搓熱後,以左手搓揉右腳心,以右手搓揉左腳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按揉腰部

俗話說“腰為腎之腑”,也就是說腰就好比腎臟的家,而且腰部還有多個腎經重要的養生穴位,如命門穴、腰陽關穴、腎俞穴等,堅持按摩腰部可起到養腎護腎的養生功效。

方法:雙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分別上下按揉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約200下。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男科病,男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