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聊過涼燥的問題,秋季受寒邪燥邪,惡寒頭痛無汗、口鼻咽乾燥、咳嗽痰少怎麼回事?所謂涼燥也叫寒燥,就是同時感受寒邪和燥邪。秋分過後,尤其是霜降立冬之後,氣溫變低,人易受寒邪和燥邪的侵襲。
溫燥燥是秋冬的一大特點,因為地上的溼氣隨著秋季的肅殺收斂之勢也一同降入了地下。有涼燥寒燥就有熱燥。秋季在寒潮沒有到來的時候,白天熱夜晚涼。白天熱且燥,人容易外感溫燥證。
溫燥證表現出來有口渴、咽乾鼻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咽喉不利的症狀,或有頭痛發熱但身體不是特別熱。舌象上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而幹,脈浮數而右脈大。多為秋感溫燥,灼傷肺津,溫燥之邪一方面從外而來,肺主皮毛,從肌表侵犯至肺;另一方面燥邪從口鼻而入,直傷至肺。
咳嗽
感受溫燥證,除了口乾咽乾痰少,就是咳嗽。肺有宣發和肅降的功能。
《內經》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脾將食物中的精微傳輸給肺,肺將食物精微中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發,滋養面板和毛髮,濁的部分向下收斂肅降,進而滋養臟腑。秋季主收,肺的王時,肺氣主肅降。該降不降,肺氣上逆,衝擊氣道會發出咳聲或伴隨咯痰。中醫裡將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有痰有聲稱為咳嗽。症狀表現上多痰聲並見,很難完全分開。
溫燥證的桑杏湯桑杏湯是有名的治療溫燥的方子,來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為了防止見方試藥這裡僅列出組成:杏仁、桑葉、沙蔘、象貝、香豉、梔皮、梨皮。和秋季受寒邪燥邪,惡寒頭痛無汗、口鼻咽乾燥、咳嗽痰少怎麼回事?中針對涼燥寒燥的杏蘇散相反,桑杏湯對症的是“火燥”。
解決“燥火”的問題,先來看“燥”。《說文》雲:燥者,幹也。燥就是幹,所以乾燥常連起來用。我們感覺到燥一是比如離火比較近的地方會燥,這種情況比較簡單,把火拿掉或者離火遠點兒自然就不覺得燥了,在溫燥證上需要的就是清熱,這一步既減了火也解決了燥。燥的另外一個方面,當我們感覺到燥的時候表面水分已經有損失,這時候就需要補充水分將被火蒸乾的水分補回來,所以還要養陰。一個清火,一個養陰,就達到了解決溫燥的目的,平時像秋季乾燥我們說多吃些梨就是一種潤燥方法。
桑杏湯中,桑葉質地輕,屬於清輕之品能夠走上焦,清肺火,可清宣燥熱,透邪外出;苦杏仁收斂肺氣,潤燥止咳,共為君藥。“淡豆豉辛涼透散,助桑葉輕宣透熱;貝母清化熱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沙蔘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共為臣藥。梔子皮質輕而入上焦,清洩肺熱;梨皮清熱潤燥,止咳化痰,均為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