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生活中,我們經常感冒發炎,但大家並不會一些小病而上醫院治療,於是我們的家庭藥箱中,常備著一些消炎藥,例如我們熟悉的阿莫西林和頭孢等。

但是這兩種藥其實並不是消炎藥,只是因為它們具有消炎作用,而被我們稱呼為消炎藥,它們其實在醫學上有個大家熟悉的醫學術語——抗生素。

阿莫西林和頭孢這兩個抗生素,其實又有所不同,不僅用錯對人體的傷害大,而且過度使用危害也大。

阿莫西林和頭孢主要有三點不同

阿莫西林屬於青黴素類廣譜β-內醯胺類抗生素,為白色粉末,半衰期約為61.3分鐘,胃腸道吸收率在酸性穩定的條件下,可以達到90。

阿莫西林可以直接穿透細胞膜,因此殺菌能力很強。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口服青黴素之一,其製劑有膠囊、片劑、顆粒劑、分散片等等。

頭孢,指的是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頭孢同樣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中的7-氨基頭孢烷酸的衍生物。頭孢和阿莫西林具有相似的殺菌機制。頭孢對人體幾乎沒有毒性,而且對細菌的選擇作用強。

頭孢的優點是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耐青黴素酶、過敏反應較青黴素類少見等優點。

雖然阿莫西林和頭孢同屬於一個大的家族型別,但它們有三大不同:

藥物種類不同

阿莫西林屬於青黴素類的,頭孢屬於頭孢菌類,後者屬於青黴素大型別下的一個分支衍生物。

使用效果不同

頭孢抗菌譜廣,作用很強,例如臨床上如果確定是大腸桿菌、克雷伯肺炎感染,使用頭孢不但效果好,而且不會損失腎臟。

阿莫西林則是半合成青黴素,吸收好,但耐藥性較多,不適用於嚴重感染

使用範圍不同

頭孢類產品中,頭孢克肟分散片屬於三代頭孢,可以用來治療肺部的感染例如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充套件;也可以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等;此外,還可以用來治療猩紅熱、中耳炎、膽囊膽道炎症等疾病。

阿莫西林則是臨床常用的消炎藥,可用於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傷寒等感染的治療,對於對抗多種微生物細菌都有很好的療效。

兩者對比起來,阿莫西林的廣泛性強,頭孢的針對性強。

濫用抗生素,危害其大!

近代醫學隨著抗生素的出現,直接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事物都有兩面性,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又從另外一種角度給我們帶來了危害。

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年消費抗生素的量是美國的10倍。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傷風感冒用抗生素的比例達到了60%-70%。

而鍾南山在2019年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在我國的使用量也很大,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對該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已經達到了60%。而抗生素濫用最大的危害就是,耐藥性一旦出現,我們將重新迴歸無藥可救的地步。

細菌耐藥

使用抗生素的同時,細菌也在不斷抗爭和演化,甚至還能透過對抗而升級,演變成不懼怕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這類細菌對抗生素耐藥,而對於人類而言,超級細菌產生的危害卻是致命,這導致如果被感染,人類將會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

藥物副作用

每種抗生素都有毒副反應,包括但不限於面板及胃腸損害、全身性損害、神經系統損害、肝腎損害。資料顯示,國內7歲以下兒童因不規範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耳聾患者,佔到兒童耳聾總數量的三到四成。

阿莫西林使用不當,會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也會導致皮疹、藥物熱、哮喘等過敏反應;部分患者還會有興奮、焦慮、失眠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

頭孢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和哮喘等過敏反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胃腸道反應。此外,加劇肝腎功能損失的同時,也會有凝血功能障礙的風險。

二重感染

長期使用抗生素,一些位於腸道內的敏感菌被抑制,而那些不敏感的細菌則趁機作亂,這可能會產生新的感染,也叫二重感染。常見的二重感染有:黴菌性腸炎、口腔黴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陰道炎等。阿莫西林的不合理使用,會導致念珠菌或耐藥菌引起二重感染。

2012年,39歲的澳大利亞男子Matthew Ames從起初的喉嚨疼痛,發展成為鏈球菌感染的中毒性休克。由於耐藥性,Matthew Ames無法使用任何抗生素,從而出現腎衰竭、四肢發黑潰爛,最後被擷取四肢才算撿回了一條命。

無獨有偶,2016年,美國一名70歲婦女感染了一種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腸道桿菌,最終,患者死於多器官衰竭和敗血性休克。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6年釋出的一項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70萬人死於具有耐藥性的細菌的感染,如果按照這種速度,到2050年,因濫用抗生素死亡的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

可見,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耐藥問題十分嚴重,而對於大眾來說,避免抗生素濫用,需要了解抗生素的正確用途,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而不是擅自使用抗生素。#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抗生素濫用成公共衛生問題 專家:關鍵在於合理使用》.人民日報,2019-6-1

[2]《阿莫西林、頭孢是抗生素 別再當成消炎藥》.南方都市報,2019-11-20

9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幼稚子宮不孕怎麼辦?丈夫不遠千里帶妻求醫,終圓母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