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一直是惡性腫瘤名列前茅的存在,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排行榜上更是多年以來高居榜首。而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位,其死亡率位列第三。全球每年約有120萬人新發胃癌,我國就佔了40%,可見我國胃癌發病率之高。胃癌的發生有多種因素參與其中,比如遺傳、環境汙染、飲食結構、飲酒等等,而且由於生活節奏的增快,胃癌有年輕化的趨勢。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療器械的改進,越來越多的胃癌在早期被發現,也因此得到了根治。但是很多人,還是抱著很樸素的想法:沒有胃痛,就沒有胃癌。因此而拒絕進行胃鏡體檢,固然是由於胃鏡檢查的不適感強烈,也同樣因為自身的盲目自信,因此很多患者錯過了早期發現的機會,令人扼腕嘆息。
那麼,言歸正傳,胃癌到底會不會引起疼痛?為何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聽到的胃癌患者,大多數都會疼痛難忍?而腫瘤晚期的患者,會不會因為疼痛致死?
我們都知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是,更應該知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道理。所以普通群眾看到的胃癌疼痛的患者,無非是基於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同事鄰居,而醫生看到的胃癌患者,卻是包羅永珍。那麼,回答這個問題,胃癌到底會不會引起疼痛?答案是肯定的,胃癌的確會引起疼痛,前提是胃癌患者可以活得足夠久。
胃癌晚期的疼痛,往往需要止痛藥物來控制,因此其疼痛程度都比較劇烈。胃癌患者引起的疼痛,大致分類,可有以下幾種:#健康科普排位賽##哆咖醫生##胃癌#
1.原發灶的疼痛
胃癌是起源於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癌細胞的生長侵蝕會破壞正常的胃粘膜保護屏障,屏障受破壞後,胃粘膜分泌的高濃度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癌患者的區域性疼痛。這種型別的疼痛,某些時候與胃潰瘍類似,常為進餐後疼痛,疼痛的性質可以有隱痛、鈍痛、刺痛、劇烈脹痛等。因此,這種疼痛可以被抑酸劑以及胃黏膜保護劑所緩解。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服藥後能夠緩解的疼痛,並不能排除胃癌的可能。
2.壓迫神經的放射痛
腫瘤組織很喜歡侵犯周圍的脈管、淋巴,其生長特性是無序不受控的,胃周圍的組織器官,包括胰腺、十二指腸、腹腔幹、腹主動脈橫結腸、肝臟、脾臟等,胃癌的區域性轉移或者壓迫侵犯神經,都可能導致轉移位置的疼痛,尤其是支配腹腔臟器的神經,引起的疼痛,定位常常是不準確的,可表現為脹痛、隱痛。
3.轉移痛
胃癌最常遠處轉移的部位為骨、肝、腦等。發生骨轉移的胃癌患者,往往伴隨全身骨骼疼痛。出現肝轉移之後,常表現為肝區不適,除了肝功能的異常,還伴隨肝區的脹痛,如伴有消化道梗阻,還有噁心嘔吐便秘等情況,同樣以脹痛為主。腦轉移的患者,則表現為視力改變,視物模糊,可伴有中樞性惡心嘔吐,頭痛頭暈,時常還可伴有一過性意識障礙。
胃癌的預後主要還是看發現的時機,早期發現,有95%以上的患者有治癒的可能,但是一旦進入中晚期階段,治癒率就急轉直下,不足50%。因此,不要單純用“不疼痛,非胃癌”來界定癌症的邊緣,因為一旦出現疼痛,胃癌往往已經是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