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婁滔|北大女博士

2018年1月5日,去世。她曾留下醫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霍金|知名物理學家

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此前,霍金與漸凍症抗爭了50多年,他是世界上活得比較久的“漸凍人”之一,他也成為“漸凍人”們的精神楷模。

帕特·奎因|“冰桶挑戰”聯合創始人

因患漸凍症,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2日去世,享年37歲。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人民英雄——張定宇,2017年被診斷為“漸凍症”,但當新冠疫情來襲時,他隱瞞“漸凍症”病情帶領團隊奮戰在抗疫一線。

“漸凍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它都有哪些症狀?它很罕見嗎?

本文專家

01

漸凍症並不罕見,男性略多於女性

據商慧芳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俗稱漸凍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甚至比癌症還可怕。患者的大腦意識清醒,但因為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害導致肌肉進行性無力萎縮,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好像身體被“凍”住一樣,因此也被稱為“漸凍症”。

目前漸凍症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他神經變性疾病一樣,病因不明,通常認為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疾病發生。

漸凍症好發於中老年,40~60歲是發病高峰,年輕人通常較少患病。而在性別方面,男性略多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大概在1.15:1。

漸凍症的發病率約為2~3人/10萬人,患病率約為4~6人/10萬人。2018年6月,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公佈,漸凍症是其中的一種。

但漸凍症真的罕見嗎?

據商慧芳教授介紹:在其團隊的專病門診,漸凍症這一類疾病並不少見。商慧芳教授團隊自2006年開展漸凍症的疾病登記研究,目前已登記漸凍症患者超過3000例。

02

用鑰匙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

漸凍症早期症狀較隱匿 易被誤診

漸凍症早期的症狀主要是肢體的肉跳和無力,無力通常表現為寫字不利索,用鑰匙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或者走路發現拖步,從沙發上起身費力,也可能自己發現抬胳膊梳頭費力不能踮腳尖走路等

另外也有一些患者早期是說話不清楚,喝水容易嗆,咽食物費力。隨著疾病進展,患者逐漸發展為四肢無力,全身肌肉萎縮,發生嚴重的吞嚥困難和呼吸困難。

由此可見,漸凍症的早期症狀較為隱匿,往往缺乏特異性,患者常常被誤診為頸椎病、腰椎病,甚至進行了頸椎、腰椎手術,或者誤診為腦血管病等,治療無好轉,仍進行性加重。

03

“虎口沒有肉”

應該警惕漸凍症?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是“虎口沒有肉” ,就應該警惕漸凍症了,真的是這樣嗎?

商慧芳教授表示:這種說法需要辯證的看待。

把拇指和食指靠攏,使勁兒並在一起,就會在虎口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鼓起一個包,按上去硬硬的,那是一塊肌肉,醫學上叫第一骨間肌。“虎口沒有肉”,通常是指的第一骨間肌的萎縮。

臨床上有多種疾病均可以導致這塊肌肉的無力和萎縮,包括常見的肘管綜合症和頸椎病,而這些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後,能很好恢復,當然漸凍症也可以出現該表現。

所以當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自我恐慌或貽誤診斷。

04

漸凍症是不治之症

不幸得了該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漸凍症是不治之症,那麼不幸得了該怎麼辦呢?

如果出現前面提到的懷疑漸凍症的症狀,建議儘早就診。

商慧芳教授提醒:考慮到漸凍症起病隱匿,發病罕見,容易漏診和誤診,應該儘快到神經內科專科門診就診,尤其是長期從事漸凍症罕見病專科診治的醫生,讓患者最大程度地延長生命。而患者及家屬也需警惕虛假廣告宣傳,避免上當受騙。

此外,漸凍症的治療是一種多學科的合作的綜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01

藥物治療:

力魯唑和依達拉奉是目前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兩種可延緩疾病進展的藥物。此外,許多藥物也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甚至一些基因修飾治療,如硫辛酸、AMX003、SOD1基因的ASO等,為漸凍症患者的治療帶來曙光。(詳見:“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兩種主要藥物治療”)

02

營養支援:

良好的營養支援對於患者的預後有很好的幫助。

建議患者不喝酒和吸菸,平素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為主,可以食用瘦肉、魚肉等加強營養,保持體重穩定,甚至體重可略增加一些,以延緩疾病的進展。如果出現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進食明顯嗆咳,進食速度減慢,吃飯時間超過30分鐘,出現營養不良時,可考慮行“經皮內鏡胃造瘻”手術。

患者不要覺得恐懼害怕,家屬也不要怕加重護理的負擔,其實際操作和護理並不複雜。有時候遇到想做”胃造瘻”手術,但呼吸衰竭,全身情況不好,難以耐受手術的患者,失去了手術機會。

03

呼吸支援:

有研究已經證實,儘早合理使用呼吸機對漸凍症生存期的改善獲益最大。

04

其他治療:

康復訓練、心理疏導、護理、對症處理等。

05

漸凍症這麼可怕,

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商慧芳教授說道:首先,基因檢測能幫助判斷疾病是否由哪一種致病基因所致?這種突變基因的遺傳模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還是隱性遺傳?這樣可以發現家族中的潛在患者,儘可能規律生活,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的物質,降低發病的可能;也可以早做遺傳諮詢,怎樣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而發病年齡越早的患者,基因變異的可能性越大,即使家族史陰性,也應該進行基因檢測。

其次,基因檢測的結果可以幫助醫生更多的瞭解疾病特點,比如,有C9orf72基因突變的患者,出現痴呆的比例更高,醫生就可以更早的去關注痴呆的臨床表現,及早的藥物干預。同時,醫學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已有針對C9orf72、SOD1基因突變的基因治療方法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基因治療將取得重大的突破。如果這些治療推廣應用於臨床,那基因檢查明確分子分型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才能精準治療。

如果有家族史仍然沒有檢測出致病基因,這樣也有助於發現新的致病基因,尋找到新的藥物,為人類醫學貢獻了一份力量。

如果您還有什麼問題,

請掃碼諮詢小康妹

商慧芳教授

神經內科健康科普工作室

落戶“診途”

商慧芳教授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教授、博導,同時也是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衛生健康領軍人才。

主要致力於神經變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運動神經元病、多系統萎縮,肌張力障礙等、以及神經遺傳性疾病、運動障礙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等。

目前,商慧芳教授科普工作室已落戶“診途”。

編輯 Mkiki

監製 清清

稽核 藍嵐

製圖 yunyun

圖源 123rf soogif 網路

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至剛過,糖友們如何吃餃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