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斷崖式下降,很多人都穿上了秋褲、毛褲,甚至有些年輕人把護膝都裝備上了。這些年輕人穿上護膝不是為了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而是為了防寒保暖,生怕自己老了變成老寒腿。
這種未病先防的意識值得稱讚!誰說老寒腿就是老年人的專屬,年輕人就不會有“小寒腿”?
膝蓋受傷後為什麼對天氣變得如此敏感?
據瞭解,其實很多年輕人在膝關節受傷後或者做完膝關節手術後,這個部位就變得跟天氣預報一樣,甚至比天氣預報還準確。過兩天有寒流要降溫,他們已經未卜先知,因為膝關節的舊疾開始隱隱不舒服了。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治療師鄧劍峰指出,受傷後的腿對於溫度、溼度和壓力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之所以這些變化會引起膝蓋或者其他部位的疼痛,主要跟三個原因密切相關。
原因1、膝關節周圍肌腱肌肉緊張:相信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的原理,當天氣寒冷的時候,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肌腱會因為寒冷的刺激收縮變緊,特別是股四頭肌跨過髕骨上面的髕腱,這會使得髕骨向下的壓力增大、磨損增加,從而導致膝關節的疼痛。
原因2、深層筋膜緊張:筋膜就像一個緊身衣一樣從頭到腳包裹著我們的全身,在環境溫度變低時,筋膜會收縮變得緊張僵硬。長時間的緊張僵硬狀態會使筋膜聚成團變成一些結節或條索,引起一些筋膜的炎症,所以膝關節周圍筋膜受寒或受涼變得緊張也是引起膝關節不適的主要元兇之一。
原因3、膝關節內的滑液粘稠度增大:人體膝關節關節腔內有很多滑液以潤滑、營養膝關節,這些滑液就像機器零件裡新增的潤滑油一樣,寒冷環境下會變得粘稠,這使得關節潤滑度降低,從而加大了關節內的磨損風險。所以冬天我們跑步時要充分做好膝關節的熱身運動,就像我們在冬天裡開車一樣,打火以後需要熱一會車,等到油溫上去了以後再啟動車,其實是一個道理。
遇到這種情況,年輕人的“小寒腿”禁止熱敷
既然是“小寒腿”,是不是可以用毛巾熱敷或鹽包熱敷?對此,鄧劍鋒稱,一般情況下,只有在膝關節沒有急性炎症的前提下才能做熱敷。否則炎症未消就熱敷,早期可能會讓你感到舒服,但後續可能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等不良狀況。因此,“小寒腿”進行熱敷,還是得視不同情況相應選擇!
另外,對於年輕人的“小寒腿”,除了考慮手術後和損傷後的康復處理外,最關鍵的在於改變不良的運動模式,尤其經專業物理治療師評估後進行相應運動訓練,可以更好保護膝關節。
冬日珍“膝”建議:
1、做好腿部(特別是膝關節)的保暖:雖然天氣不受我們控制,但我們可以讓家裡保持溫暖乾燥或自己區域性加溫(包括穿棉毛褲或戴護膝等);
2、在沒有積液、急性炎症的前提下做點熱敷理療,每天溫水泡腳也是好辦法,還可以加入舒筋活絡的中藥材;
3、適度的體育鍛煉:在不引起膝部不舒服的前提下開展有氧運動,可進行增強腿部肌肉力量的訓練,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汗出為度,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