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就是大家俗稱的“拉肚子”,它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飲食、細菌感染、保暖不到位等,都可能會影響腸道運轉,導致食物無法被正常吸收,進而出現腹瀉症狀。通常情況下,普通腹瀉持續時間並不長,在調整飲食、保暖、用藥之後,腹瀉就會逐漸好轉和消失,不需要過度擔心。
但是,如果近期頻繁出現了腹瀉,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後腹瀉,這可不是飲食不健康如此簡單,它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到來的訊號,甚至是癌變訊號。
比如以下幾類癌症,在發展期,都可能會有腹瀉表現:
1、胰腺癌:
可能大家熟知的消化器官,就是腸道和胃。殊不知,胰腺也是消化系統中的一環,它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食物打碎,但是其分泌出的各種消化酶,卻會流入小腸內,配合腸道吸收脂肪、蛋白質、糖分等物質。在胰腺發生癌變後,患者就可能會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後腹瀉明顯,甚至可能會出現脂肪瀉;
2、胃癌:
胃癌在患病早期多沒有典型症狀反應,但是隨著病情不斷惡化,患者往往會有腹瀉、噁心、嘔吐等多個症狀,而這些表現又容易混淆患者視聽,誤認為僅僅是普通的慢性胃病,進而忽視了檢查。
如果近期反覆出現了腹瀉、腹脹等症狀,但是卻沒有其他急性消化道反應,又或者是腹瀉過程中,大便呈現出了黑色,這就應當提高警惕;
3、大腸癌:
腸道是食物消化、糞便生成和儲存的場所,所以在大腸發生癌變後,患者排便也會出現一系列改變。這包括了便血、大便習慣變化(一天多次大便、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裡急後重感)、大便形狀改變(有凹痕、血痕、變成細條或扁條)等。
如果近期在腹瀉的過程中,還伴隨了排便習慣紊亂,就可能和腸癌侵佔空間、刺激腸道黏膜等因素有關;
4、肝癌:
肝臟也是消化系統中的一環,它負責分泌膽汁,參與小腸吸收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等工作,同時肝臟還負責了營養吸收和合成。
所以,在肝癌發生之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消化障礙,而且受到肝癌合併門靜脈高壓的影響,患者腸胃黏膜充血、腸道功能也會因此紊亂。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食慾不振、厭油噁心、腹脹腹瀉等。
如果近期反覆腹瀉,還伴隨了肝區疼痛、渾身乏力、黃疸等表現,就可能是肝癌發出的訊號。
總之,偶然一次出現的腹瀉,不需要過度緊張,這很可能與飲食和寒冷刺激有關。而如果是爆發了急性腹瀉,並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那就多和病原體感染有關!
但是,近期腹瀉反覆發作,同時還伴隨了其他不適,這就可能是癌變的訊號,應當及時就醫進行篩查。患者需詳細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家族史、其他症狀表現,並按照醫生建議選擇相應的檢查專案,找到腹瀉根本病因,再開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