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體寒的人越來越多。
比如:久坐不動、愛吹冷空調、喝冷飲、喝涼茶、濫用藥物、睡眠不足、營養過剩等都是引起體寒的重要因素。
寒乃百病之源,包括現在越來越多發的結節、腫瘤都和寒有關。
因此,祛寒已是養生保健的首要任務。
各種各樣的祛寒養生應運而生,比如:中藥足浴,各種汗蒸,泥炙,理療的墊、床、內衣等等,其原理都是通過提高區域性溫度祛寒保健。
但往往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因為一般的理療只能祛除表層的寒氣,五臟六腑內的寒氣需要提升自身的陽氣,寒氣自然就會跑得無影無蹤。
那麼,如何祛寒最有效?
《黃帝內經》病機第十九條中有一條記載: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寒症主要表現為收引,收引的表現主要為痛,寒症都和腎有關。
為什麼寒與腎有關?
中醫認為:心與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源頭,兩者衰弱則會引起正氣不足。
當人體正氣不足時,最容易也是最先入侵身體的是寒邪。
寒邪入體則氣血執行就會受阻,氣血除供應五臟六腑外,還負責清理體內垃圾毒素。氣血不暢時,內生病邪如溼邪的清理就會減少,寒與溼就狼狽為奸瀦留在體內為非作歹。
心臟主要負責血脈執行,身體的陽氣維持最大程度取決於腎陽。
大家都知道人越老越怕冷,就是因為腎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因此,祛寒重在溫腎陽。
那麼,哪些症狀說明體內有寒呢?
一、頸肩痛
頸肩痛主要為2個原因:
1、頸部受寒
春季早晚受了涼風或夏季涼空調吹到是頸部受寒的常見原因。
寒氣主要通過大椎穴進入頸肩部,引起疼痛不適。
調理方法:
在大椎穴上熱敷、按摩、艾灸或拔罐。
2、小腸寒
肩背部疼痛還和小腸較寒有關。
手太陽小腸經在肩背部繞行。
小腸寒則分佈在肩背部的小腸經氣血通行減慢,表現為頸肩部不舒服,特別是手臂外後側不適,但肩關節的外展、上抬、內收活動不受限制。
如何祛小腸寒?
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為小腸募穴,艾灸關元穴不僅可溫小腸經,同時有溫補腎陽的功效。
二、痛經
痛經是女性體寒最常見的症狀。
有人說婚後生完孩子,女人的痛經就會不治而愈。
這是因為女性子宮內的寒進入孩子體內,隨孩子出生而帶走。
因此,有痛經的女性生女孩子容易得痛經,生男孩子容易得疝氣。
長期痛經的女人容易患子宮肌瘤類疾病,因寒主凝所致。
調理:常喝紅糖姜棗水
三、生殖系問題
中老年男性最容易患前列腺疾病,主要表現為小腹脹甚至痛、尿頻但排尿不盡。
前列腺疾病多與寒有關,是腎陽虛的表現。
女性常見的婦科病如盆腔積液也和寒有關。
調理:用30克左右小茴香煎水喝。
小茴香性辛、溫,歸肝經、腎經、脾經、胃經。
功效主要有溫腎暖肝、散寒止痛、理氣和中。
小茴香辛散溫通,善暖中下二焦,尤以疏肝、散寒、止痛見長,為治療寒疝要藥。
主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少腹冷痛、痛經。
四、腹痛
經常出現腹部隱痛,大便次數多、便溏,除了急腹症,主要原因還是寒入脾胃所致。
調理:
艾灸神厥穴。
通過艾灸神闕穴,能起到理氣散寒,調理脾胃,溫通經脈,暖宮調經等等,比如說腹瀉腸炎等,都可以通過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來起到預防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五、腰痛
腰痛得直不起來或扭腰受限,除急性扭傷大多屬於腎陽虛,寒在腰部,寒主收引所致。
所有寒症皆因陽不足,溫陽補腎是祛寒的根本。
如何溫陽補腎呢?
1、艾燻烤腰部。
腰為腎之府。
用艾把腎的府邸調的暖暖的,腎陽就不容易流失。
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體內,經久不消。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
艾草性溫,是一種純陽性植物,用於灸療,可起到排毒養顏,固本壯陽,有效緩解神經痛、腰痛、肩膀痠痛,驅寒祛溼,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是名副其實的“醫草”。
2、善念
道家講:善能生陽。
宇宙是個大磁場,人的思想、行為充滿正能量時會吸引宇宙的正能量,遮蔽負能量包括病邪。
善念是最大的正能量,這種陽氣表現為一股暖流活動於體內。
當人心中保持善念時,就會少雜念、少私慾,身體的精氣消耗就會大大減少。
五臟之精藏於腎,精氣足則腎陽足,寒就無處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