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心跳節律或速率發生異常改變,包括心跳過快、過慢及心跳節律不齊。臨床資料表明,心律失常是發生心臟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心臟性猝死患者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機,不治而亡。那麼,遇到心律失常應該如何應對?小編總結了心律失常處理原則及藥物治療供大家參考。
心律失常處理原則
大多數心律失常如果能夠及時判斷,積極處理相關症狀,可以達到預防心臟性猝死發生的目的。心律失常的處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
1、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評估,首先要從其心臟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狀態入手,積極糾正基礎疾病狀態,去除發病誘因,對患者的症狀進行危險分層,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
2、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是制定策略的關鍵,如果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應該快速糾正血流動力學障礙導致的心律失常。在這個過程中,臨床醫生要高度重視搶救治療的效率,不能為了完美的診斷流程,而延誤搶救時機。
3、針對潛在性惡性心律失常,臨床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在優先選擇適宜的非藥物治療前提下,權衡如何應用恰當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4、臨床醫生要權衡抗心律失常治療的臨床獲益與風險比。當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時,應當採取積極治療措施糾正心律失常,而對非威脅生命的心律失常的處理,可能需要更多考慮治療措施的安全性。
常見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方法
藥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那麼,常見的幾種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方法有哪些?
1、竇性心動過速治療
①尋找並去除誘發竇速的原因。
②首選β受體阻滯劑。若需迅速控制心率,可選用靜脈製劑。
2、房性期前收縮
對於無器質性心臟病且單純房性期前收縮者 ,去除誘發因素外一般不需治療。症狀十分明顯者可考慮使用β受體阻滯劑。對於可誘發諸如室上速、房顫的房性期前收縮應給予治療。
3、房性心動過速
①治療基礎疾病,去除誘因。
②發作時治療的目的在於終止心動過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選用毛花甙C、β受體阻滯劑、胺碘酮、普羅帕酮、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卓靜脈注射。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 ,可採用直流電覆律。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通常無效。
④對合並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或房室傳導功能障礙者,若必須長期用藥,需安置心臟起搏器。
⑤對特發性房速,應首選射頻消融治療。無效者可用胺碘酮口服。
4、室上性心動過速
急性發作的處理:藥物治療可選用以下幾類藥物
①維拉帕米靜脈滴注。
②普羅帕酮緩慢靜脈推注,如室上速終止則立即停止給藥。以上兩種藥物都有負性肌力作用 ,也都有抑制傳導系統功能的副作用 ,故對有器質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基本心律有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應慎用。
⑤靜脈地爾硫卓或胺碘酮也可考慮使用,但終止陣發性室上速有效率不高。
在用藥過程中,要進行心電監護,當室上速終止或出現明顯的心動過緩及(或)傳導阻滯時應立即停止給藥。
5、心房顫動
①控制心室率:永久性房顫一般需用藥物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率過快,減輕症狀, 保護心功能。地高辛和β受體阻滯劑是常用藥物,必要時二藥可以合用 ,劑量根據心率控制情況而定。
上述藥物控制不滿意者可以換用地爾硫或維拉帕米。個別難治者也可選用胺碘酮或行射頻消融改良房室結。為了患者遠期預後,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想,慢快綜合徵患者需安置起搏器後用藥 。
②心律轉復及竇性心律 (竇律 )維持:房顫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導致心房電重構而不易轉復 ,因此復律治療宜儘早開始。陣發性房顫多能自行轉復 ,如果心室率不快 ,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能夠耐受,可以觀察 24h,如 24h後仍不能恢復則需進行心律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