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鏡檢查發現有萎縮性胃炎,大家不明就裡會嚇一跳,但如果診斷報告上寫有“腸上化化生”(簡稱腸化),有些人更是驚恐不安。因為百度一查,就認為馬上要癌變了。
腸化真的有這麼可怕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腸化。
一:什麼是腸上皮化生?
胃粘膜位於胃壁表層,長期與胃酸、消化液和食物接觸,胃腺上皮容易受損。因此體檢做胃鏡多有不同程度胃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但胃上皮有強大而迅速的修復能力,破損的胃上皮很快會被再生的胃上皮修復。
胃粘膜損傷有時會有腸上皮長上去修復被損的上皮,也就是腸子上皮長到了胃上面去了,這個時候我們稱為腸化。
腸化其實也是一種癒合過程。就象面板受損一樣,本來應該是面板上皮覆蓋修復,結果卻被纖維組織修復而形成了疤痕。既然是一種癒合過程,就可能長期存在。
二:腸上皮化生是如何形成的?
腸上皮化生除了見於胃粘膜的損傷修復過程,在胃粘膜萎縮時也容易出現。胃老了,胃上皮的更新能力就差了,結果腸上皮容易長到胃上面去,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生理性萎縮的老年人更為常見。
就象中老年人一樣,頭髮脫落本來應是黑頭髮長上去,結果黑頭髮長不了,白頭髮長了上去。
在一定程度上,腸化也是胃老化的表現,但少量的腸化並不意味著胃有多老,宛如少年白頭也並不代表人有多老一樣。
三:腸上皮化生十分嚴重的病嗎?
研究表明,腸化的形態特徵幾乎與正常腸上皮相同:有些長得和小腸一樣,一些與大腸一樣,前者叫小腸型化生,後者叫大腸型化生。
既然腸化上皮與正常的腸上皮相同,那麼可想而知,腸化不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病變,如果是嚴重的病變的話,我們幹嗎一出生不把大腸或者小腸都切掉?
大腸、小腸全是腸上皮陪伴了我們一輩子也並沒有給我們惹麻煩,不是嗎?
當我們對腸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後,如果胃鏡檢查,有萎縮性胃炎,有腸上皮化生,其實談不上是什麼嚴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