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眼下要抓緊“秋補”尾巴,補齊養生“功課”。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秋補生津首選秋三樣
國家一級營養師王雷軍推薦秋補生津首選秋三樣:銀耳、橄欖酸梅湯,還有黑芝麻。
銀耳潤肺生津的效果很好。可以單獨燉一碗銀耳冰糖湯。還有一道適合秋天喝的飲品就是橄欖酸梅湯,生津止渴的作用很好。現在正是新鮮橄欖上市的季節,可以取新鮮帶核的橄欖三四顆拍裂,再加入兩三粒烏梅加水同煮,再往糖水裡放一點點鹽,口感很好,還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黑芝麻對於季節性的腸燥便祕很有效。很多人喜歡在燒餅表面撒點整粒芝麻,這種吃法不是很科學,因為芝麻外面的膜只有把它碾碎,營養才能被吸收。炒熟是個好方法,再將其磨成芝麻粉,和到麵粉裡蒸成芝麻饅頭,口感清香且營養豐富。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東旭推薦一粥一湯。
一粥即百合蓮子粥。百合入肺,有很好的清肺潤肺的作用,而蓮子入脾,可以起到健脾安神的作用。飲用這款粥對於剛入秋的溫燥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一湯即枸杞玉竹烏雞湯。秋季往往肺火太盛,傷肝,吃點枸杞能補益肝腎。玉竹則是滋潤肺陰生津的良藥。烏雞特別適合體虛的老人和女性,滋補肺陰的效果更好。
秋補首選一種魚
鱸魚味甘性平,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佳的人群來說,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它秋後始肥,到了秋末冬初,體內積累的營養物最豐富。
鱸魚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新鮮鱸魚洗淨後用鹽抹勻;盤子下墊上幾片蔥姜,將魚放在上面,在魚肚裡和魚身上放兩片姜;蒸八分鐘;出鍋後淋上點蒸魚豉油,撒點蔥絲,熱鍋燒油,淋在上面就行了。
口味重的,可以嘗試做香辣豆豉蒸鱸魚。將魚頭、魚尾切下,魚背部用刀切成約1釐米寬的塊。撒上鹽、蔥、姜、料酒、生抽醃製15分鐘。魚頭魚尾魚身都放在盤子裡,撒滿豆豉。上蒸鍋蒸8分鐘,關火後再虛蒸5分鐘。將小蔥、紅甜椒撒上,最後淋上熱油即可。
秋意濃 潤肺補腎正當時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天也是收藏的季節,各種果實豐收帶來豐富的饕餮享受,也為過冬準備好了物資。身體也是一樣,在潤肺養陰安然過秋的時候,也要為冬天準備好可以消耗的物資。因為冬季寒為主氣,其髒在腎,而肺為腎之母,兩者之間關係密切,肺陰充足可以下輸於腎,使腎陰充盈;而腎陰充盛,上滋於肺,也可使肺陰充足。所以在現在這個季節可以適當的進食一些補益腎精的食物,比如說各種乾果(乾果一般都是種子,而種子我們認為使屬腎經的),以及山藥、蓮子、芡實、枸杞、芝麻、海帶等等清補而不滋膩的食物,都有良好的填精補腎的功效,就好像為我們過冬準備的碳一樣,到了冬季到來的時候,再注重進食一些溫熱、溫補腎陽的食物,就好像把火給點了起來,那我們的冬天一定會過的溫暖、健康。
秋季強“四梢” 養生更高效
舒筋梢 常步行
筋之梢為手腳指(趾)甲,每天堅持步行(或快走)30分鐘至1小時,鞋底要鬆軟,兩腳趾用力抓地,以活動腳趾經絡;行走時兩手一握一伸做拳伸運動,手臂隨步伐自然擺動,以活動手指關節。可調節氣血執行,暢通經絡,活血舒筋,增強筋之梢功能等。
健肉梢 說“相聲”
肉之梢為舌,人到老年會大腦反應遲鈍,舌頭髮硬,說話不靈活,因此應練習說“相聲”的基本功法,每天早中晚進行舌頭吞吐鍛鍊和張口讀報練習,每次10分鐘。可提高大腦的靈活性,促進面部肌肉彈性,提升舌部組織的血運功能,助增舌頭的談吐能力。
通骨梢 常叩齒
骨之梢為牙,牙齒損壞缺失,是骨梢老化現象,應開展柔性的叩齒運動,每天早起床和睡覺前刷完牙後,張口做叩齒運動,輕柔地將上下牙齒互相叩擊,然後用食指按壓上下牙齦肌肉,每次5~10分鐘。能生津養血,疏通經脈,促進牙齦組織血液迴圈,防止骨絡退化和骨質疏鬆,增強咀嚼功能,預防口腔疾病,增加食慾。
養血梢 手梳頭
血之梢為發,疏理經絡,揉按穴位是強健發之梢的有效方法。每天在早起床和晚睡覺時,以指代梳,從前往後從下向上反覆梳理頭髮,每次5~10分鐘,然後用手揉按頭部的百會、後頂、上星、神庭等穴位,有昇陽固脫、安神醒腦、通關開竅、引氣養血,預防髮梢衰老的作用。
生活中的一些小動作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如果能正確認識並加以練習,就能起到養生保健作用。
秋季進補有五忌
一忌無需求進補
古人講究秋季進補,是因為人們在酷暑中勞作,大量出汗,耗氣傷津,長夏的溼熱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損,導致食慾下降,不思飲食,出現頭暈、消瘦、疲乏等虛弱現象,故需要在秋季適當補充,以彌補夏季人體的過分消耗。但是現在大部分人生活條件好了,有空調等降溫措施,不必在烈日下勞作,食物也很豐富,雖然經歷了酷暑,但沒有出現虛弱的表現,當然也就無需強調進補了。
二忌跟風進補
好多人身體平和、體質不虛本不需要進補,但一聽到同事朋友最近在吃什麼補品、保健品,於是也不分虛實寒熱盲目跟風,隨便購買同樣的補品來進補。殊不知這樣沒有針對性的進補,不但不能達到補養身體的目的,反而會傷害身體。
三忌盲目亂補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使人陰津耗傷,出現咽痛乾咳、大便乾燥、面板脫屑瘙癢、口脣乾裂等,進補應以潤秋燥,護陰津為主,多食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鴨肉、鯽魚、甲魚、牛奶、雪梨、甘蔗、香蕉、荸薺、竹筍、枇杷、桑葚、銀耳、黃瓜、蓮藕、百合等水果蔬菜,也可用養陰生津的中藥如沙蔘、麥冬、玉竹、石斛、枸杞、西洋參等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四忌以藥代食
秋季進補,提倡以食物為主。重藥物,輕食物,盲目迷信藥物的神奇功效,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盡量不吃。食物是用來養生的,藥物是用來治病的,只有患病了才需要用藥。
五忌過多過雜
有些人認為多多益善,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名貴中藥以及國內外各種保健品,恨不能一口全吃下去,這樣補法是絕對不可取的。秋季進補,宜平調為主,適可而止。過則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甚至營養過剩、釀溼生痰,產生變疾,出現“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補品過多過雜,還會出現相剋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