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956年10月的一天,醫生沃納·福斯曼接到一個電話,有人讓他準備一張13×18釐米的照片,並說他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起初他誤以為是誰在惡作劇,但當聽到27年前那場“瘋狂”實驗時,他才恍然大悟,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一、緣起一顆”受傷的心”  福斯曼是一名德國外科醫生,1904年出生於柏林。1922年10月考入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醫學院。

他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所以不得不一邊學習一邊打工。環境的惡劣使得福斯曼極富有同情心。當時,患心臟病的人很多,每次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他都暗自發誓要讓自己的醫術更棒,多救治一顆“受傷的心”。

  1929年,福斯曼已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傳統心臟外科診治手法有聽診法,心電圖,但沒有一種真正觸及心臟的方法。

當時普遍的觀點認為,只要接觸到心臟就是置人於死地,所以沒有醫生敢輕易嘗試,去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過,福斯曼很想試一試。

那時他只有25歲,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對心臟手術十分著魔。  在醫學院學時,老師曾給他們講過一個故事:1861年,法國生理學家埃蒂內·馬勒和奧古斯丁·肖弗用一根導管,從馬的頸靜脈伸到馬的心臟內,測量出馬的心室內壓力。

此事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在於,馬是活的!在活著的動物身上做一次心臟實驗,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那麼,人呢?

福斯曼有一天突發奇想,既然馬的心臟沒有太大的反應,那人應該也不會有問題,同樣的方法用在人身上真的行嗎?

如果方法可行,福斯曼伸出手指數了一數將帶來的好處,比如免除開啟胸腔;直接在心臟給藥;注射顯影劑,照出心臟的模樣,這樣一定能救助更多的病人。

他越想越開心,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彷彿馬上就要變成現實了。

他迫不及待跑到院長辦公室,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院長,院長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通:“要研究活人的心臟是不可能的。” 

福斯曼不甘心,又找科主任聊,找同事聊,可沒有一個人理解他,都當他痴人說夢。

二、一張X光照片

領導不同意,同事不贊成,怎麼辦?不幹嘍。

那就不是福斯曼了。  他一點也沒有氣餒。心動不如行動。為了繼續進行實驗,他想了個暗渡陳倉的好法子,等待機會進入醫院手術室。  手術室管理員是護士格爾達·迪岑。福斯曼藉故經常找她聊天,請她喝咖啡,還把自己珍貴的醫學書籍借給她。

格爾達開始還當福斯曼愛上了自己,後來得知真實原因後,她被福斯曼對醫學的熱愛所感動,不僅願意提供便利,還要求充當志願者,讓他在自己身上做實驗。  終於等到了實驗的那一天,兩人躡手躡腳進去,掩飾不住慌張和激動。

這時,福斯曼卻做了個出人意料的舉動。

他趁格爾達沒注意,把導管插入自己的靜脈中。格爾達被騙了!她來不及埋怨,連眼睛都不敢眨,緊緊盯著福斯曼的每一個動作,生怕錯過什麼。  只見福斯曼用手術刀迅速切開自己左臂肘部正中靜脈,再拿起一根導尿管,緩慢插進靜脈大約30釐米的地方。

然後,在格爾達的攙扶下,他們倆小心翼翼來到樓下的X射線室,依靠熒光屏的指引,福斯曼繼續往靜脈裡一點一點伸入導管,直到進入右心房。  這是一個非凡的時刻,一個顛覆性的時刻,足以讓人們都記住:世界上第一張關於心臟導管的照片誕生了!  福斯曼事後回憶道:“我當時也非常害怕,但還是鼓足勇氣把管子插進去了,幸好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我竟然感受到了一絲暖意,就如太陽照耀一般,那時我知道自己成功了。”

三、無人喝彩 

實驗結束後,福斯曼趁熱打鐵把論文和X光照片發表在一本雜誌上。

就在福斯曼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將要功成名就的時候,他沒有等來鮮花,也沒有等來掌聲。他給醫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活人身上做心臟實驗,多麼離經叛道的做法,無人能夠接受。

而且,雖然有圖有真相,但由於福斯曼是一個初出茅廬,籍籍無名的毛頭小夥子,根本沒人相信他的鬼話。

他的實驗被當成了一個笑話。

一位科主任說:“你靠這些小把戲可以在一個馬戲團獲得教授資格,但不可以在德國的醫院充當醫生。”

福斯曼絕望了,黯然神傷,離開了醫院。

這下,輪到福斯曼的心受傷了。

四、分享諾貝爾大獎  然而,沒有努力會白費,每一步走過的路都算數。好運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幾年之後,美國紐約的外科醫生安德烈·庫南德和迪金森·理查茲繼續了福斯曼的實驗,並取得進展,最終三人同時獲得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莎士比亞說:“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1990年,為了紀念福斯曼的成就,他當年做實驗的醫院更名為沃納·福斯曼醫院。後來,他的女兒受邀訪問過該家醫院。而福斯曼做手術的手術室和X光室都在使用。

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適當捱餓有益健康?輕斷食也要科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