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人無論活著還是死了,都是很牛逼的,所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有這麼一味道,用這句詩來形容還是挺恰當的,那就是柴胡。
在古代本草中,柴胡多以茈胡為正名。茈是古柴字,雖然“柴”是從“茈“演變面來的。“茈”有“紫”的意思。《廣雅疏證》言:“茈,與紫同。”,因為柴胡莖呈青紫之色,其葉雖肖似竹葉,但其色偏紫。同時柴胡柔軟者可以食用,名之“茹草”;乾硬者可用以燒火助燃,名之“柴草”,就是一堆木柴,用來燒。“胡”可用以稱呼北方與西方的少數民族,而在西域,香料正是必備品。以“胡”命名柴草,便是提示其香氣馥郁,大家可以聞下廚房用的胡椒,是不是很香?所以叫柴胡,一是根據顏色(或功用,當柴燒)二是氣味來給它取名的。它不但生前是一味非常常用的良藥,死後也是燒得一把好火的,從生到死都在為人類做貢獻,有種“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風範。
別名之一 地燻,是指柴胡之氣味馥郁。《本草崇原》稱:“柴胡春生白,香美可食,香從地出,直上雲霄。”柴胡於春天發芽,香氣馥郁,聞之使人傾醉。因其紮根於泥土之中,如同自然的薰香一般,芳香怡人,薰陶大地。先民感其醇香,故而名之“地燻”。
2.性味
苦 (1)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嘗一下。(2)由名字來記,柴胡,木柴燒胡(焦)了,焦的東西,味道肯定就是苦的了。
辛 無論是口嘗柴胡幹品,還是柴胡的煎出液,辛味並不明顯,這與《本經》記載相符,《本經》謂柴胡苦平。我們知道,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多具有辛味,既然將柴胡歸為解表藥,理論上推斷具有辛味就不足為奇。本身沒有這味道,硬硬按個給它的,記得數年前有位領導說“我說你行,不行也得行,我說你不行,行也不行”,真是坑爹!
微寒 柴胡採摘於秋季,秋季的北方,天氣已經很涼了,中秋之後,逐漸變得寒冷了,於是得出“微寒”。
趨於升浮 藥典規定柴胡的入藥部位為根部,根部吸收地下營養物質,向上輸送,營養全顆柴胡,加上它的質輕,形象比類,可以得出它有升浮的特點。
3.功效
和解退熱 對於和解一詞,比較難理解。如果聯絡生活實際,可能會容易些,比如某人與某某人有矛盾,這就是不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找第三個人來調解,這就是和解。就人體而言,如果患者機體內的某髒與其他臟腑在功能方面不和諧,這就需要調解,即和解。和解一詞,最常用於肝胃不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情緒一旦不佳,就影響到食慾,這叫肝氣犯胃。那就需要調理這兩個臟腑,既要疏肝,還要和胃,即和解。對於治療方法而言,在表宜發散,在裡須清瀉,都與其所處的部位有關。那麼位於半表半里的少陽病該如何治療呢?單純發散不行,單純清瀉也不行,需要將發散與清瀉結合起來應用,這就是和解。單從柴胡的藥味來分析,本品具有和解之功,味辛能夠發散,味苦能夠清瀉,辛苦合用,即能和解。
退熱 本品芳香性微寒,所以能夠解表退熱。
疏肝解鬱 由柴胡的名字和它的異名可知,本品氣味芳香,芳香能夠行氣活血,起到疏散的作用。肝喜條達而惡抑鬱,往往肝容易肝鬱氣滯,這時柴胡的芳香行氣活血功能就派上用用場,使肝氣行不再鬱,即疏肝解鬱。
升舉陽氣 柴胡主根粗大、堅硬,一看就有股陽剛之氣,入藥部位的根是向上輸送養分的,形象比類,類似是把一股陽剛之氣向上升舉。
4.臨床應用
1.感冒發熱,寒熱往來,少陽證 本品辛散苦洩,微寒退熱,功善解表退熱,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為治少陽證之要藥。外感表證發熱,無論風熱、風寒表證,皆可使用。①治外感風寒,寒邪入裡化熱,惡寒漸輕,身熱增盛者,多與葛根、羌活、黃芩等疏散風熱或清熱藥配伍,如柴葛解肌湯;②治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多與黃芩、半夏等藥同用,以和解少陽如小柴胡湯。
2.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 本品辛行苦洩,性善條達肝氣,疏肝解鬱。①治肝氣鬱滯所致胸脅或少腹脹痛、月經失調、痛經等,多與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②治肝鬱血虛,脾失健運,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脅肋作痛,神疲食少,脈弦而虛者,常配當歸、白芍、白朮等養血健脾藥配伍,如逍遙散。
3.子宮脫垂,脫肛 本品能升舉陽氣,主要用於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久瀉脫肛,子宮下垂,腎下垂等臟器脫垂,多與人參、黃芪、升麻等補氣昇陽藥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此外,還具退熱截瘧作用,又可用治瘧疾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