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之傷,終必及腎”,出自張景嶽的《景嶽全書》。意思是所有內臟疾病,如果長期不得治癒,最終都會影響到腎臟的功能。
先說肺,肺主呼吸,而腎主納氣。腎的納氣使肺能更好發揮肅降功能,而肺對氣的肅降又使腎有所封藏。很多長期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最終導致呼吸俯仰,虛喘無力,動則氣喘,腰膝無力,這就是肺病最終影響到腎的功能了。
人體之精氣的來源分先天和後天。先天之精為腎所藏,後天之精來自脾胃運化所生。先天之精可以溫陽脾胃,使脾胃更好的發揮運化功能,所謂“火能生土”。而脾胃運化之精又可以充養先天之精,使先天之精在不斷的消耗中不至枯竭。很多慢性腹瀉的病人,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虛洩無度,肌肉消瘦或虛胖,陰虛陽浮,夜臥不眠,骨質疏鬆,齒根外露等等。這就是因為脾胃的疾病影響到腎的功能了。
肝主疏洩,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肝腎同源。長期肝鬱之人,肝鬱氣滯血瘀,肝鬱亦可化火。這都是“中風”的病理基礎,最終就會頭搖身動,偏癱痿痺,舌強肢麻。這就是肝病影響到腎的功能了。
心火為人之“君火”,心陰之濡潤,使心火下降,溫陽腎精,而腎精上承,亦可使心陽不至太過升騰。此所謂“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也。如果長期思慮煩擾,心神飄搖,心神不能下潛,就會使腎水生寒,成為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病症。這種病人雙足常冷,腰膝無力,而面如火燎,頭昏神搖。
總之一句話,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病,長期不得治癒,最終都會導致腎的疾病。
那麼反過來說,如果腎精充盈,則會使五臟之病更快的康復,不至遷延不愈。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體質強健,不易得病,得病之後也容易康復的道理。
中藥護腎,沒有一定之法,只能以偏治偏。但有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陰陽同補,不可偏廢。
有些人認為自己腎陽不足,就大量的用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等補陽之品,很快就導致唇焦口燥,髓枯液竭的後果。
相反,過用生地、阿膠、麥冬、石斛等陰柔之品,也會導致腎水陰寒,足寒洩瀉。
這都是違背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陰陽互根”的後果。至於補腎方藥中,到底補陽和補陰的藥要各佔多大比例,這就要根據每個人陰多陽少的狀態來看了。望聞問診,診查疾病,最終才能遣方用藥,從來就沒有適合每個人都服用的中藥方子。
六味地黃丸補中有洩,用藥平和,卻有陰無陽;金貴腎氣丸陰陽雙補,以陽運陰,可用於陽不化氣之人;左歸丸偏於腎陰,而右歸丸偏於腎陽;至於四逆、參附等,純陽無陰,用於腎陽暴脫之症。此中權衡斟酌,必良醫方可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