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億萬蒼生,人分九種,“九種體質”,關乎著一個人的健康與否。體質養生是基礎、根本的養生方法,也是最真的養生理念。四代中醫世家傳人——效哥,從醫二十餘載,從諸多的臨床案例中驗證了“體質調理”和“體質重建”對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致力於體質養生、調理研究,專注於個體化體質辨識,以人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人的個體化差異,採取最佳化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幫助人透過體質重建和體質調理,不生病,少生病。

羅二佑:效哥,請教個問題!

效哥:二佑哥說吧,

羅二佑:昨天看了很多基本雷同的文章,除了吃餃子,都說餃子是張仲景發明的,請問一下效哥,餃子真是張仲景先生髮明的嗎?

效哥:二佑哥,餃子一定不是仲景先生髮明的,我們往下看,

第一,仲景先生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優秀的美食家,當歸生薑羊肉湯,味道真的不錯,尤其是有了當歸凜冽之味的羊肉湯,很正點,當然,這個是仲景先生髮明,所以,被仲景先生收錄到了自己的《傷寒雜病論》中。

而,像那些偽中醫、偽養生傳言的仲景先生髮明的可以治療“耳朵凍瘡”的“餃子”,為什麼沒被收錄仲景先生自己寫的《傷寒》和《金匱》中呢?仲景先生治病,既然有了羊肉湯,為何不錄入自己具有治病效果的“餃子”呢?於情於理,都說不通,對不?十五年前,沒有這幫偽中醫、偽養生時,誰又聽說過餃子是仲景先生髮明的?

第二,小麥,仲景先生曾經用過,非常著名“甘草小麥大棗湯”就是例子,但,最重要的一點,東漢末年,小麥只作為“麥粒”、“麥飯”來食用,而非作為麵粉來食用,

那個時代,北方人以谷為主食,即粟米、小米,南方人以稻米為主食,所以,即使是仲景《傷寒論》裡提到的“索餅為食”中的“餅”,依然不是“小麥麵粉”做的,或許是粟米粉,但,肯定不是小麥粉,往下看

我們看看作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員、出版過《中國農學史》的曾雄生教授是怎麼說的,他的研究表明,“西漢時期,才出現了麵粉加工製作麵食,但介於磨粉工藝的繁瑣,麵食只侷限於王公貴族,民間根本沒有小麥麵粉可供食用,民間只能吃“小麥粒”而已,也就是所謂的“麥飯”!”

歷史時期,唐代中期,小麥才在北方種植超過粟米(谷),到了宋代以後,中國人才摒棄了“小麥”有毒之錯誤言論,以及麵粉加工工藝的發展和普及,開始形成了“北麥南稻”的重要主食的地位!

羅二佑:效哥,你“第二條”裡屁話這麼多!我沒聽明白!

羅二佑:你真噁心,我最愛吃包子,你這一說包子的褶像“菊花”,以後我還怎麼吃,尤其是灌湯包,真噁心,一咬跟竄稀似的

效哥:所以,做成耳朵形狀就治療耳朵,也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兩個餃子裡面就算包了很名貴的藥,也不會就憑兩個餃子那麼大的藥勁兒就能治癒凍瘡,最主要是仲景先生自己都沒在《傷寒雜病論》裡寫過一首方劑可以治療耳朵凍瘡,對不對!

羅二佑:以後我是不吃包子了,我去K歌去了,就唱那首“菊花殘、菊花破,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效哥:來,晚上嫂子給你包108個褶的灌蟹黃湯的灌湯包。

王致效,副教授,四代中醫世家,祖籍山東高密,曾祖是民國時期黑龍江四大名醫王守典,祖父王明先是海倫名醫。

現為中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師從國務院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專家梁怡俊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梁怡俊工作室傳承人,先後在北京東釣魚臺炎黃國醫館、太申祥和健康產業集團太醫館出診20餘年。

先後跟隨首批國家級名老專家梁怡俊教授、肝病泰斗謝子恆教授、肺病泰斗方和謙教授、消化道疾病專家徐振盛教授、北京“小兒王”宋祚民教授、脾胃病專家危北海教授、腎病專家楊大綺教授等學習。

1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你的壽命和健康,到底是什麼決定和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