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養生意識的加強,很多人都了解【溼氣】這一中醫名詞。
一、溼氣到底是什麼?
1、溼邪(氣)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傷人陽氣。溼有外溼、內溼之分,外溼常因季節或久居溼地或淋雨涉水;而內溼多與恣食生冷及脾腎陽虛。
2、溼邪又易與風、寒、暑、熱、溫、毒等邪糾結,其表現形式錯綜複雜,故溼氣又可分為寒溼、溼熱等。
3、三焦分佈
二、祛溼方式有哪些?常見的祛溼方法有燥溼、化溼、勝溼、滲溼、利溼等五種。
1、化溼法作用於中上焦,藥物多芳香、辛溫,使溼邪從表從外而散。
2、燥溼法作用於中焦(亦有部分藥物作用於上、下焦),藥物多苦溫或苦寒。
3、利溼法作用於下焦,藥物多苦寒,使溼邪從小便排出。
4、滲溼法作用於下焦,藥物多甘淡,也是使溼邪從小便排出,但作用平和。
5、勝溼法作用於肢體關節、肌肉、筋骨。
三、最能祛溼利水的5味藥1、 茯苓
茯苓非常的常見,是一味可以把多餘的水排出體外的良藥。患了水液病,都可以用茯苓利水。
A、首先,茯苓是多孔菌科的,它裡面有很多疏鬆的小孔,這些小孔本身就有"利水"之象。體內多餘的水液,可以藉助這些小孔,滲入膀胱,那麼液體就不會聚集氾濫了。
B、其次,茯苓是淡味的,淡味的東西,在五行中屬於土,因為土的味道嚐起來是"淡"的,沒啥味。土有個特點,可以把水吸收,體內水多了,加點土就OK了。
所以不管是痰飲、水腫,還是洩瀉,只要是體內水液出現問題,那麼茯苓就有大顯身手的機會。
2、 豬苓
A、 豬苓的功效,與茯苓大體相似,而且兩味藥物相似的地方很多,比如同屬於多孔菌科,味道同樣是甘淡的。
B、 豬苓切片後,看上去還是能接受的,黑皮白質,很好辨認。
所以遇到水腫、小便不利的,可以和茯苓一起用。為了方便大家記憶,你就記住它屬於多孔菌科,有孔可以滲水就行啦。
3、 澤瀉
澤瀉的作用是治療水腫、利小便,另外還能清除腎與膀胱中的虛熱,治遺精等。原因:
A、長期在水中生活,它的體內必然有對抗水溼侵漬的能力,否則它早就被浸泡的爛掉了。因為它能對抗水溼,所以它的根挖出來後,並不腐爛。
古人正是通過這個大膽的設想,才用澤瀉去治療水腫的病人,結果神奇的發現,水腫的病人吃了澤瀉後,居然能排尿了,尿一排,水就消散了,身體不腫了。。。
B、 還是利用澤瀉長期生長在水中的原因,長期生長在水裡,它的體內就吸收了水的寒涼之性,寒涼可以滅火,把虛火滅掉了,小便就不會疼痛、也不會虛火妄動而遺精了。所以,澤瀉之所以有這樣的作用,就是利用了它的生長習性。
4、 葫蘆
葫蘆,就是我們小時候舀水用的瓜瓢。它是葫蘆科植物瓢瓜的乾燥果皮。
在中藥教材中,是這樣介紹它的功效的:利水消腫,治療水腫。
為何葫蘆有這樣的功效呢?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你必須迴歸到古人的想法上,否則打死你你也理解不了。
古人會怎麼看葫蘆這個東西呢? 首先,它的形狀,就是一個小頭、大肚子,這個大肚子圓滾滾的形象,與得了腹水的病人簡直太像了!腹水的病人,就是肚子滾圓如球。
既然他們倆如此像,能否利用葫蘆來治療腹水呢?那麼就試試唄,反正葫蘆又不值錢,而且還能吃。 結果一試,原本肚子滾圓、解不下小便的病人服用後,能解小便了,幾泡尿下去後肚子上的水腫消散了。
5、 防己
防己,也具有利水、排溼的功效。
北宋時期傑出的藥物學家蘇頌說: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然。
這就說明,防己能通氣,氣只要可以流通,那麼就可以帶領著水流過,所以防己能利水、利溼就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