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症候也是不同的。我們今天要說的氣血不足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可謂十分常見。用兩個詞來總結,就是“失眠”和“沒勁”。具體來說,就是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出現睡眠品質下降、渾身乏力、健忘、心悸心慌等。
我們來看看睡眠品質下降、渾身乏力、健忘、心悸心慌等現象是怎麼出現的。具體來講,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問題,就是心脾兩髒的氣血虧虛。心血虛少,就不能濡養心中之神明。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靈樞》有言:“血者,神氣也”,說的正是此意。心神得不到濡養,人就會失眠、恍惚、健忘。另外,血為氣之母。血虛,氣必虛。心氣不足,人就會心慌心悸。
和心血虧虛相比,脾的氣血虧虛,影響更為深遠。脾主四肢,主運化。脾的氣血不足,首先會降低為五臟六腑輸送水谷精微的能力,使得臟腑機能受到影響。其次,脾的氣血不足,肌肉四肢得不到充養,人就會乏力。脾失健運,會影響受納,導致食慾下降。
心血不足
多為久病體弱、血液生化不足;或長期慢性失血;或因勞倦過度,導致心血耗損。其病位主要在心,多屬虛證。心血不足,日久常可導致肝血不足或脾氣虛弱引起兩髒的功能失調;由於血脈流行不暢可致氣滯;心血虛損進一步發展,又可導致心陰暗耗而出現虛火內擾等症。
表現:心悸怔忡,雖靜臥不能減輕,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脣舌色淡,脈細弱,或結代。兼見失眠多夢,易驚健忘。治則:養血安神。主方:四物東加味
脾血不足
表現: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治則:補脾益氣,攝血歸經,主方:歸脾東加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