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是將江河湖中的水,經過物理化學等方法淨化處理後,再消毒而得到的、符合國家飲用標準的水。自來水從水廠中出來,水質是必須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
達標的自來水含有少量的有害物質是正常的,因為一般情況下,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都是極低的。如果有害物質非常有害,國家就會設定標準來控制它在自來水中的含量。
今天我們要說的有害物質就是三氯甲烷。因為它確實非常有害,屬於致癌物,所以國標規定自來水中它的含量不能超過每升0.06毫克。
自來水中為什麼會有三氯甲烷?自然有機物. 自來水的水源一般是江河湖、水庫,這些自然界的水中,大都含有一定量的自然有機物。這些有機物主要是由於動植物遺骸在自然界經過微生物較長時間的分解而產生的,因此被稱為自然有機物。
在自來水處理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對水進行消毒處理,目前最常用的消毒劑就是氯氣。因為氯氣防毒效果強、價格便宜、有效殺菌時間長,目前還沒有其他能夠替代氯氣防毒的低成本消毒劑。
1893年,德國漢堡的一家自來水廠,第一個使用氯氣來進行自來水消毒。
然而,氯因為其氧化性強,能與水中存在的自然有機物發生有機取代反應,產生含氯有機物,這其中就有三氯甲烷。因為加氯本是為了消毒,而這些有機化學反應只不過是氯反應活性太強導致的副作用,所以科學家將這些有機化學反應產生的含氯有機物稱之為消毒副產物。三氯甲烷是消毒副產物中最常見的一種。
與三氯甲烷齊名的還有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它們四個被統稱為三滷甲烷。
三氯甲烷的含量為何不能超過每升0.06毫克?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三氯甲烷在自來水中的含量不能超過每升0.06毫克(0.06mg/L)。美國環保局的規定有所不同,要求三滷甲烷,也即是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四者含量之和,不得超過每升0.08毫克。
之所以三滷甲烷的濃度不能超標,是因為有研究表明,三滷甲烷能導致膀胱癌。筆者在此就不再危言聳聽了。
最重要還是教會大家如何去掉自來水中的三滷甲烷,因為它們在自來水中的含量越低越好。
家中如何去掉自來水中三氯甲烷其實,我們在前期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這個行之有效,但卻操作簡單的方法。
那就是燒開水。
儘管自來水中含有三滷甲烷有害,但是它們的沸點都不高,參考上面這張圖的資料。燒開水溫度達到100攝氏度,能夠讓它們揮發掉。
但是,燒開水時溫度達到100度,立馬停止加熱,其實並不能高效地去掉它們。我們需要繼續加熱半分鐘到1分鐘,才能將大部分的三滷甲烷去掉。這是因為水沸騰後,會不斷地鼓泡,攪動了水,這樣有利於促進三滷甲烷的揮發。